五德鎮[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五德鎮]

五德鎮[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五德鎮]
五德鎮[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五德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德鎮位於鎮雄西部,距離縣城44公里。 全鎮國土總面積為154.4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53781畝,全鎮轄區10個行政村23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回等民族52263人,其中農業人口50831人,占總人口的97.3%,城鎮1432人,占總人口的2.7%。其中彝族4185人,苗族562人,回族12人。

基本信息

概況

原鎮昭公路從東到西橫穿五德,鎮內交通方便,是鎮雄西半縣的交通樞紐旱碼頭和商品集散地。鎮界東接芒部、板橋,南鄰場壩、坪上,西邊牛場、鹽源,北抵羅坎、鹽源。

全鎮國土總面積為188.68平方公里,全鎮轄區13個行政村285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回等民族15649戶66760人,其中農業人口65474人,占總人口的98.07%,城鎮1286人,占總人口的1.93%。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821人。勞動力31600人。集鎮駐地平均海拔1050米。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5℃,年平均降雨量為910-1000毫米。

全鎮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09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8元。

今後五德鎮的發展重點主要是:一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狠抓糧食、烤菸和蠶桑產業,抓特色產業;二是繼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推進安居工程建設和整村扶貧工程建設;三是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四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控制、提高、轉移”的方針切實抓好計畫生育。五是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鎮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000元。

歷史

五德鎮古稱“五眼洞”,源於百年前在古鎮附近開出的5口烏鹽井而得名,解放後,由五眼洞鄉與德合鄉合併,各取一字命名,稱為“五德”。五德鎮歷史悠久,24級台階的石拱橋曾是清代古鎮的象徵,如今碧波蕩漾的大水溝水庫是五德鎮的名片。諸葛亮南征的嘶殺還在蠻族人民築起的古城牆遺址上依稀可聞,祖先下自貢背鹽的身影還在石階古鹽道上延續。五德鎮資源豐富,是鎮雄縣的電力基地、果蔬基地、蠶桑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生活的天堂。是白水江源頭的大鎮要鎮之一。

資源環境

五德鎮 五德鎮

密植桑 五德位於鎮雄縣西部,距離鎮雄縣44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整個鎮國土面積為283020畝,擁有林地78627畝。耕地總面積59932畝(其中:田365畝,地59567畝),人均耕地0.9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薯類、大豆等糧食作物。擁有經濟林果地5073畝,主要種植李子、櫻桃、蠶桑、梨等經濟作物,有水面10728畝。

經濟

五德鎮 五德鎮

玉米 2006年整個鎮的農村經濟總收入109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8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4.55%;畜牧業收入24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2.3%;漁業收入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08%;林業收入1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 %。外出勞務收入2116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1675元,人均純收入1248元。全鎮村民的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德鎮已有6915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3182戶,還有740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6年底整個鎮共擁有汽車77輛;農用運輸車145輛,拖拉機9輛,機車543輛。

交通

五德是鎮雄西半縣的交通樞紐,鎮昭公路從東到西貫穿五德,是花山、牛場、鹽源、杉樹、碗廠、乾溝六鄉(鎮)往返縣城的必經之路,鎮內交通便利,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部分村還實現了組組通公路,全鎮公路里程達200多公里,鎮內五德河與坪上河流經全鎮五個村,交匯於集鎮,最後流入白水江,水能資源相對豐富,已建有4個水能發電站和1個正在建設的大水溝水庫壩後電站,這些電站主要為縣城及周邊鄉(鎮)用電服務,可稱鎮雄縣的電力基地。全鎮早已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電視普及率在90%以上,電話普及率為36%。

黨團

五德鎮 五德鎮

五德鎮建有黨總支13個,下設3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 954人,其中男性717人、女性237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 903人,60歲以上的 51人。五德鎮黨委2005年被評為昭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至2007年度被評為鎮雄縣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德鎮團委2006年被評為鎮雄縣先進團組織。五德鎮-人口衛生 人口衛生五德鎮是以漢族為主,是漢、彝、回、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0939人,彝族4844人,其他民族997人。整個鎮現有農戶15649戶,共66760人,其中男34828人,女31932人。農業人口數為65414人,勞動力總數3160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20811人,外出務工人數10789人。

根據我鎮人口現狀,在計生工作上堅決以一放二扎,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為目標;加強社會護養費徵收粒度的同時全面推行獎優免補政策。隨著農村經濟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

一是認真落實參合農民就醫減免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二是強化醫藥市場清理整頓,選派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員,加強食品藥品的監督管理;三是強化防疫和保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防疫和保健意識,達到提高防疫密度的目的。至2006年底全鎮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8人,享受低保人數469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12520戶,總計48766人,參合率80%。全鎮建有衛生院2所,計畫生育服務站2個, 13 個村均設有衛生室,個體經營的藥店及診所20所,醫務人員達17人,鄉村醫療衛生網路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

五德鎮 五德鎮

現有學校40所,其中國中1所(還辦起了高中班),完全國小26所,初級國小6所,有4所完全國小設有國中班,一師一校7所,全鎮在校學生97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5%。建有衛生院1所,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10個村均設有衛生室,個體經營的藥店及診所5所,醫務人員達30餘人,鄉村醫療衛生網路基本形成,建有功能齊全的集貿市場1個,集鎮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鎮政府內設機構有民政所、土管所、扶貧辦、礦管所、財政所、計生辦、經管站、農技站、林業站、獸醫站、蠶桑站、水管站、農機站、文化站、統計站、勞動和社會服務所、武裝部、殘聯、信訪服務辦公室、司法所和功能齊全綜治辦公室、黨政辦公室,工會、青年、婦在線上構健全,以上機構都有專人(站所長)負責,有業務人員具體辦公,並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職能,整個機構運作正常。

特色產業

五德鎮 五德鎮

五德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於縣內外,除蠶桑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外,其他均無完善的銷售渠道。2006年蠶桑、果蔬、烤菸主產業全鎮銷售總收入6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59 %。

五德鎮的特色產業有大營村曹家寨自然村的無公害蔬菜產業;五德渡船壩的絲綿被手工加工業已初具規模;蠶桑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並帶動我鎮經濟向前發展。

五德鎮目前正在發展蠶桑、果蔬、畜牧業等特色產業,今後計畫大力發展蠶桑、果蔬、畜牧和旅遊業。

四忙

五德鎮 五德鎮

五德鎮地印村是縣扶貧辦的黨建扶貧村,在工作隊的關心支持下,地印村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每家都有“四個忙”。

一是忙烤菸田間管理。2008年,隨著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開展,地印村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1800畝烤菸任務,創歷史新高,當前,村支兩委正在督促菸農搞好田間管理,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已管理好1750畝。

二是忙修路。縣扶貧辦在得知地印村至新華的斷頭公路未通時,決定出資3萬元打通這條交通瓶頸,開通他們的致富路,已修通0.5公里,正忙早日打通。

三是忙建牲畜市場。建牲畜市場是地印村民夢寐以求的事情,多年來,地印村民勤勞致富,懂科學,懂技術養殖,戶均養殖生豬5頭以上,但面對大量商品豬存欄、出欄而又無規範的市場銷售場所,扶貧辦決定出資3萬元幫助建牲畜市場一個。村民們在忙投工投勞開挖場地,預計在兩個月後建成使用。

四是忙幼齡茶園管護。在去冬今春的200畝新植茶園中,成活率達95%以上,當前,全部茶農正在忙於松根除草,實施幼齡茶園管護之中。已管護茶園180畝,茶葉長勢良好,預計在三年後投產。

儘管當地村民有“四忙”的景象,但他們顯得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整個農活進行得如火如荼。

文化教育

五德鎮圍繞實現“兩基”目標,抓好以“提高入學率、降低輟學率”為重點的義務教育普及工作。一是努力抓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投資390萬元的中心學校本部實驗樓和學生宿舍樓已建設完工;二是注重學校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強化教學管理,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全鎮共有國中畢業生537人,升入高普通高中181人,升學率達33.7 %,高中畢業生77名,升入高一級學校38人,升學率達49.3%;三是做好“普九”前期工作。

社會保障

一是加大對特困救助對象和五保戶的救助,共救助特困救助對象1150人,發放救助款166855元,救助五保戶737人,發放救助款265320元;二是啟動農村低保,通過鎮村努力,全鎮共有2042戶5131名農村低保人口通過上級有關部門的審核;三是關心關照殘疾人和困難學生,幫助15名白內障患者到縣殘聯做了手術,資助2名特困大學生上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