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山東牟平縣馬家都村豆腐專業戶曲立文經過苦心鑽研,創造五巧方法,做成了“馬尾提豆腐”,又名五巧豆腐。
製作方法
以9公斤大豆做一道豆腐為例,其做法是:1.巧用水:大豆碾壓後,除去豆皮,用15公斤冷水,浸泡3~4小時,然後磨糊。粉碎機磨豆腐用30公斤水;用石磨磨糊,約為粉碎機用水的一半。薄漿時(即用開水沖豆腐粕)把水加到70公斤(不管是機磨還是石磨磨成的糊)。薄漿切忌用冷水,因冷水擠不淨豆汁。過濾時,用冷水沖創豆腐渣,每道豆腐用創渣水10公斤,一般應重複創兩遍。
2.巧撒石:薄好漿後,在煮漿以前,將一把麵粉(約25克)撒在生漿上面,用炊帚攪勻即可,然後加溫;也可在磨好粕後,把麵粉撒在糊上,用攪板攪勻,然後薄漿。這一把麵粉,即可以保證豆腐鮮嫩可口,又可使豆腐抗煮筋道。
3.巧使鹽:在燒熟的豆漿裝缸悶漿之前,先在缸底放一棒鹽(一道豆腐用鹽400克)。悶漿時不要攪到缸底,讓食鹽自然溶解。有了這棒鹽,可加速蛋白質凝固,防止豆漿沉留缸底,還可使豆腐口感純正,沒苦味。
4.巧點鹵:點滷水要求是:“看溫度,慢點鹵,滷水不能一次足。”一道豆腐用滷水250克,分5次使用。氣溫在15℃以上時,悶漿後,漿溫降至85℃開始點鹵,以後每下降10℃點一次,到45℃時,250克滷水按時按量點完。氣溫降至15℃以下時,點鹵從90℃開始,以後每降5℃點一次,到65℃時,點完最後一道鹵。每點一次滷水,用水飄順缸邊慢慢推漿5~7圈。一般點完第五道滷水應馬上開始壓豆腐。如果漿溫和滷水的溫度掌握得不準確,可在點第四遍和第五遍滷水時,適當加大或縮小點量。點完第四遍滷水時,可用水飄從缸中舀起豆腐腦,如果凝塊有雞蛋大小,而且流到飄沿有彈性,不易斷開,證明漿已悶好;否則要延長悶漿時間並增加一次滷水量。
5.巧加壓:壓豆腐時,要做到快壓、狠壓。壓力不能低於50公斤,掌握得好,可加大到150公斤,以保證成塊快,含水少。最好是兩次壓:第一次是在豆腐漿舀到木箱內,系好包袱,蓋上加壓,兩人用手按壓5分鐘;然後,解開包袱,再鋪平,蓋上壓板,上加100公斤左右的重物。夏天壓20分鐘,冬天壓半個小時。壓好的豆腐,放在通風處,涼透後即可開刀切割了。
產品特點
白鮮嫩,味純正,耐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