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取蘊苦,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陰熾盛苦,是佛教認為的八苦之一。一般指人因具五陰有漏,而造熾盛五蘊之苦。常與生、老、病、死、愛別離、怨嗔恚、求不得統稱八苦,但事實是互相纏繞難以理清。
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種。取及蘊二字是煩惱、苦的異名。
色蘊:地水火風四大組合之身
受、想、行、識蘊:心
取是執取的意思。
五取蘊苦的意思是:我們對五蘊(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五取蘊苦,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陰熾盛苦,是佛教認為的八苦之一。
五取蘊苦,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陰熾盛苦,是佛教認為的八苦之一。一般指人因具五陰有漏,而造熾盛五蘊之苦。常與生、老、病、死、愛別離、怨嗔恚、求不得統稱八苦,但事實是互相纏繞難以理清。
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種。取及蘊二字是煩惱、苦的異名。
色蘊:地水火風四大組合之身
受、想、行、識蘊:心
取是執取的意思。
五取蘊苦的意思是:我們對五蘊(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出自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
漢語常識 英文釋義 八苦 八苦出處 八苦分類五陰是色、受、想、行、識,為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人生的種種痛苦,都是由這五種要素組成的人身而來,所以說是五陰盛苦,為八苦之一。
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
原文 簡介 指四諦中苦諦八種苦果 指無色界的八苦 指非想天的八苦苦諦是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諦”說中之一,根據對現實的深刻觀察,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佛教術語,瑜伽八卷三頁云:見取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漏”就是煩惱。 眾生不明白一切法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道理,在無常的法上貪愛追求,在無我的法上執著為“我”,或為“我所有”,這叫“惑”。“惑”使人煩惱,所...
佛教術語,謂後有業煩惱所生諸行,於彼彼自體中,能隨順生一切煩惱及與眾苦所有安立一切遍行粗重所攝,亦名粗重,是行苦性。
基本信息 釋義一切行苦(巴sabbe san%kha^ra^ dukkha^)又作一切皆苦、諸行皆苦、一切諸行苦。‘行’(梵sam%ska^ra,巴san%kha^r...
名詞解釋 三種苦行 佛教教義蘊端(1671年——1704年),一作岳端,又作袁端,滿洲愛新覺羅氏,字兼山,又字正子,號玉池生,別號紅蘭室主人,又稱長白十八郎、東風居士,固山貝子,安...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