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五十年傷痕(美國的冷戰歷史觀與世界)(上、下)
叢書名: 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
出 版 社: 上海三聯
出版時間: 2008-6-1
字 數: 870000
頁 數: 全2冊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42627537
分類: 圖書 >> 政治 軍事 >> 政治 >> 外交、國際關係
定價:¥98.00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一)
中文版序言(二)
導言
第一章 1945年:峰頂浪尖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回到未來(1946-1950)
第三章 習慣成自然(1950-1953)
第四章 絕非如此簡單(1953-1956)
第五章 適應漫漫旅程(1956-1961)
第二部分
第六章 責任與榮譽(1961-1963)
第七章 重任在肩(1964-1969)
第八章 戰爭陰霾(1969-1975)
第九章 波谷(1975-1981)
第三部分
第十章 重創(1981-1985)
第十一章 分崩離析(1985-1989)
第十二章 意外結局(1989-)
結論
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1945年:峰頂浪尖
未來幾十年將是艱難困苦、必須咬緊牙關的過渡時期,我們將在歷史潮流的激浪中生存下去。
阿瑟·柯斯勒(Arthur Koestler),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英軍受命磨槍上陣時爆發,在現代德國使用閃電式方式入侵俄國時——驕傲自負的德國人使用的馬匹比卡車還要多一一達到高潮,最終在核子彈的硝煙中結束。由於這場戰爭,工廠裝配飛機的速度比40年前製造手推車還要快,世界也因此而處於轉變之中。戰爭的需要推動了噴氣式飛機、飛彈、核子彈和計算機的不斷發展。人們沒有料想到的情況是,所有的事情都改變得太快了。
本章將簡單分析一下美國人在1945年看待自己的方法,將重點描述美國的政策由於缺乏前車之鑑而很快表現出自己的特殊性、偶然性、反應性、代價昂貴和隨意性的特點,史達林時期俄羅斯的現實情況,以及一個同時面對燦爛未來和無限危險的美國。
冷戰不是在1946年或1947年的某個時候一夜成形的,它早在1914到1918年期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就已經誕生,足足用了30年才獲得了完整和致命的生命。一戰使二戰幾乎難以避免:國際關係因此被政治和戰爭科技所控制,而不是被貿易和一般文明習慣所控制。要實現一個公正和持久的世界體系比以前變得更加困難。一旦極權主義在一個大國開掌權之先河,為了對付它,下一步很可能又會出現一個專制政權對手。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破壞歐洲原有的秩序,冷戰及其所有的犧牲很可能就會避免。不幸的是,就在我們的後代憧憬未來之時,他們卻一直聽到8月份戰爭結束的槍聲。
對於很多現在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在他們的一生中,20世紀注定是一個團隊精神——如果與文明無關的話——和極權主義的世紀。30年代的“未來浪潮”——俄羅斯的共產主義、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和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看起來僅僅是一個開端。從西班牙到東歐國家,法西斯和準法西斯政體紛紛出現。在亞洲,日本欲壑難平,全國上下滲透著神聖的優越感和種族征服意識。在非洲,歐洲的精英們對他們能夠控制大部分地區的命運仍然信心十足,而且他們還相信華盛頓也同意他們在非洲,甚至中東的做法。在北美這個大陸島上,美國人仍然顯得那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