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李經緯、鄧鐵濤等主編《中醫大辭典》云:“ 五不女 指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而無生育能力的五種病證。
“螺”,陰戶外紋如螺獅樣鏇入內。牝竅內鏇有物如螺也。(一說螺是“騾”字之誤,指無生殖能力者)。現代指陰道斜隔。
“紋”,即“紋陰”,類於先天性陰道狹小或缺陷。
“鼓”,即“鼓花”,處女膜堅韌如鼓皮,以致不能性交;且使經血停蓄於內,成為症塊,謂之鼓症。
“角”,即“角花”,指陰蒂過長,類於陰陽人。
“脈”,是女子一生月經全無(或月經不調),不能孕育之症。現代指始基子宮,子宮發育異常。
原文
明·萬密齋《萬氏家傳廣嗣經要》引《金丹節要》雲“骨肉瑩光,肉體純實,有花堪用,五種不宜:一曰螺、陰戶外紋如螺獅樣鏇入內;二曰文,陰戶小如筋頭大,只可通,難交合,名曰石女;三曰鼓,花頭繃急似無孔;四曰角,花頭尖削似角;五曰脈,或經脈未及十四歲而先來,或至十五六而始至,或不調,或全無。此五種無花之器,不能配合太陽,焉能結仙胎也哉!”
明·萬全《廣嗣紀要·擇配篇》:‘五種不宜:一曰螺,陰戶外紋如螺獅樣、鏇入內;二曰文,陰戶小如筋頭大,只可通,難交合,名曰石女;三曰鼓花頭,繃急似無孔;四曰角花頭,頭削似角;五曰脈,或經脈未及十四而先來,或十五六歲而始至,或不調,或全無。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五十二·人部》提到:「夫乾為父,坤為母,常理也。而有五種非男不可為父,五種非女不可為母,何也?豈非男得陽氣之虧,而女得陰氣之塞耶?五不女,螺、紋、鼓、角、脈也。螺者,牝竅內鏇有物如螺也。紋者,竅小即實女也。鼓者,無竅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陰挺是也。脈者,一生經水不調及崩帶之類是也。」
論述
紫陽道人《玄微心印·擇鼎·五病》所論與張三峰《三峰丹訣》所載,則與之大異也。紫陽道人:“一曰螺,為陰鏇;二曰石,為妒道緊;三曰角,為花頭尖;四曰腋,謂腋有狐氣;五曰脈,謂經期先後”。可見,“螺”與《金丹節要》所論分歧;“石”即上述之“文”;“角”與《金丹節要》之“角”亦相當。而“腋”則與之大異也;此論非五不女之生殖器畸形,而是從其腋臭立論,影響性興奮,本篇所論“脈”,其含義較《金丹節要》之論要小得多!
又,《三峰丹訣》云:“羅者,陰有橫骨,不便採藥;紋者,體氣發水,腥擅;鼓者,室女無陰,月經不來;交者,聲雄皮粗,面黑髮黃、性躁心毒、氣血不清;脈者,多虐,月經不對。”此論僅“鼓”、“脈”與《金丹節要》所言大致相當,而“羅”與從病了解剖學來看,前者當為陰道橫隔,致使性交不能;“螺”為陰道狹窄而影響交媾。三峰之論“紋”,現代中醫多指陰操、陰臭,以陰道炎症、炎性分泌物增加,其氣息腥擅者,與《金丹節要》之言“陰戶小如筋頭大,只可通,難交合”的“石女”相去甚遠。而“交”,則基本未言女性生殖器、乃指女性音聲、皮膚、面色、毛髮之異常,有男性化傾向者,臨床常見女性因卵巢或腎上腺皮質功用亢進,分泌睪丸酮(Teststerolle)過量,致成當今醫學所言之女性高辜丸酮血症。
誠然,《玄微心印》、《三峰丹訣》為中國古代房室醫學專著,而其對女性五不女的認識也有獨到的見解,可臨床應吸收其合理核心局部。
2.出處 當代婦產科教科書,乃至辭書,多雲五不女出自《廣嗣經要·擇配篇》。其實遠較之為早的《道藏經》、《金丹節要》、《玄珠密語》等典籍篇章就有著作,且《廣嗣經要》也明言五不女引自《金丹節要》;而《玄微心印》、《三峰丹訣》一類暫時無從考證其詳細出版時間的文獻,則更無庸贅言了。
3.鼓、角由於對五不女鼓、角的句讀有誤,致使當今局部學者對二證的認識產生了誤解—將鼓、角與下文的“花頭”連續一同,致成“鼓花頭”、“角花頭”了。“花頭”是什麼?稽《醫心方》(含《素女經》、《玄女經》、《玉房指要》、《洞玄子》)等房中醫籍,當指女性外生殖器之組織,包括中醫所言漩台、玉理、金溝、麥齒,亦即現代醫學所言之陰蒂、處女膜、大小陰唇等解剖器官。故今後對該文的句讀不可再誤為“鼓花頭”、“角花頭”而應改為:“鼓,花頭繃急似無孔”,“角,花頭尖削似角。”
4.脈局部學者以為,五不女中的“脈”,是一種月經病,或雲月經不調,或雲全無月經,經過中西藥物的調整,仍可受孕。其實大謬!假如“脈能夠經過藥物治癒、那么,就基本沒有必要在月經病之外另贅一個五不女的“脈”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脈”應包括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始基子宮、子宮內膜缺乏症或性腺閩如症。此皆非藥物所能愈,針灸所能療者。因而,筆者以為,五不女之螺、紋、鼓、角四證當屬女性外生殖器的一理性缺陷;脈當屬女性內生殖器的生理畸形。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看問題,縱然不能掃除古人有可能將可用針藥治癒的脈證(實踐上同等於月經不調)與不可治癒的脈證(實踐上指生理缺陷)混為一談,但在中醫學開展的今天,以及嚴肅中醫學說,也應將脈證的內涵作一分明的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