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人說,它像個女人,神秘不可捉摸;有人說,它像個男人,無情勝似有情。
1999年和2004年,一次從海洋,一次從陸地,作者隨中國科考隊兩次探訪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北極,領略人間美景,品味人生變幻。
那亘古存在的寒冰、極具特色的風情,還有特殊情境下的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故事,讓人一生無法遺忘。什麼叫人類渺小,什麼叫生命可貴,什麼叫人間重回,都在不經意間,體悟、體察和體會……
作者簡介
李斌,1972年生於湖南省新邵縣。武漢大學新聞系畢業,現為新華社記者。
於1999年、2004一年隨考察隊兩探北極。還曾赴1996年張北地震、2005年南亞大地震最前線進行報導。
2000年“納米熱”、“基因熱”主要參與報導者。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4年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獨家或為主的報導占一半以上。
先後主編和編著了《你還是你嗎——人類基因組報告》,《2004科技中國》、《循環經濟——國際趨勢與中國實踐》等書籍。
圖書目錄
前言 筆參造化 神遊“四極”
序一天長地遠山高水深
序二 四維與四極
序三 解讀探險者
引子
上篇 一探北極——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紀實
第一章 6個人和3隻北極熊對峙
北冰洋上直面北極熊/3
遠距離作業:記者止步?/7
在甲板上三次邂逅北極熊/11
第二章 浮冰:幽靈?硬漢?
浮冰第一印象:髒乎乎的/17
流浪者之歌/19
冰海被困5天/21
冰情嚴重,考察隊掉頭向南/24
同一片海域,“珍妮特號”曾經身陷冰海/26
“即使漂走了,也不至於這么快吧”/28
冰山:比鋼鐵還硬/32
第三章 霧區行船難上加難
濃霧:航行的最大障礙/37
冰霧中行船難/38
濃霧中,直升機差點撞上雪龍船/40
小艇在迷霧中原地轉了幾個圈/42
第四章 海鳥目中無“人”
“邂逅”鯨魚群/49
這裡的海鳥不怕人/51
白令有“神鞭”/52
海豚和我們捉迷藏/53
小海豹的眼睛/54
海象“一家子”/56
第五章 世界性大漁場“無魚”?
擰緊的發條:有時連飯都省了/59
“泥巴是寶貝”/61
白令海的魚都跑哪去了/63
有魚和捕到魚是兩回事/65
最後一次努力落空了/67
這是一次計算最精確的考察/68
第六章 沾點地氣咋這么難?
初識諾姆港/70
追憶諾姆港/72
諾姆港再次拒絕我們/73
錨泊圖克港/74
張瑞剛眼中的圖克港/75
在焦急和興奮中等待/76
第七章 北冰洋“落水”記
北冰洋上驚險瞬間/81
極地考察:究竟危險不危險?/84
主動“跳海”/86
用繩子把人捆起來/88
第八章 雪龍船上故事多
雪龍船上“詩人”多/91
一個人的郵政支局/94
被水泡掉兩輛“桑塔納”/96
“茶館”開張:一條船5套茶具/97
“極地酒吧”:酒水免費/99
第九章 雪龍船上“信息生活”
“收藏大戶”搞收藏/102
讀報容易辦報難/104
衝浪“雪龍之家”/105
第十章 有的船員只暈岸
“劉少奇”的故事/108
“熱線電話”一分鐘三塊錢/109
“家裡一切都好”/111
二副的故事/113
第十一章 雪龍船上的衣食住行
雪龍號“糧草充足”/116
“辣妹子”和“老乾媽”大行其道/118
我成了船上火氣“最旺”的人/119
夏季考察服,抵禦不了北冰洋上的寒冷/120
24小時熱水:連家裡都沒這么好/121
出門:不是坐飛機,就是乘小艇/122
第十二章 雪龍號上的新聞故事
“武裝到了牙齒”/126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127
資源“匱乏”,如何挖掘/129
初嘗發稿的痛苦/130
2分鐘新聞傳了13個小時/131
7.7米長的貝殼和一起“冤案”/133
巡夜·幫廚/135
我的同屋老高/137
第十三章 北極上空有層“厚棉被”
北極海冰和“厄爾尼諾”有關/140
污染物質會不會進入太平洋?/141
北極上空的逆溫層/143
“女媧補天”不是夢/145
第十四章 北冰洋上站崗放哨
第一個浮冰站/148
近距離觀看冰芯/151
科學家的憂慮/154
“請勿吻我”/156
冰站“面目全非”海冰生態組撤退/159
北冰洋上站崗放哨/161
再見了,北極!/163
我體會到了什麼叫“重回人間”/165
下篇 二進北極——中國北極黃河站考察見聞
第一章 “北極村”掠影
黃河站“建成”/169
走進新奧爾松/174
一日四餐和國際大食堂/177
第二章 我見到了著名的圓底船
第三章 冰川崩裂:有驚無險
北極也有“水土流失”/187
百米外冰川崩裂/189
第四章黃河考察站的生靈
荒涼的北極並不是“生命荒漠”/192
隻身遠足:熊窩離我100米/195
第五章 黃河站上的科學考察
鳥糞成了寶貝/199
“越黑越好”:巡天遙看北極光/202
極地也遭到污染/205
中國極地科考憂思錄/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