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二工鎮原名郊區革命委員會,1958年建社,與塔城鎮合併,稱“塔城鎮人民公社”;1963年3月鎮社分家後,改名為郊區人民公社; 1984年11月根據塔城縣人民政府的通知,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二工鄉政府,郊區人民公社正式更名為二工鄉,1984年地名普查時查明,清乾隆年間曾在公社所在地屯兵種地,稱為“二工”故由此命名為二工鄉;1997年10月撤鄉建鎮。更名為二工鎮。200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將良種場、園藝場和齊巴拉尕什劃歸二工鎮管理。二工鎮由原來的9個行政村、1個牧場擴大到17個行政村、2個國營農牧企業。
行政區劃
截止2009年轄19個村委會:上二工村、左公祠村、塔斯肯村、上塔斯肯村、頭工村、薩孜村、哈拉墩村、下喀浪古爾村、滿城村、烏宗阿尕什村、喀浪古爾村、馬依海村、八里村、園藝村、五里村、吐馬克齊村、喀拉蘇村、奇巴爾拉尕什村。
人口民族
二工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鄉鎮,全鎮共有18個少數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數3718人,占農村人口的27.7%。其中回族1829人,哈薩克族629人,東鄉族449人,維吾爾族359人,柯爾克孜族189人,達斡爾族84人,俄羅斯族72人,蒙古族49人,錫伯族33人,壯族7人,烏孜別克族6人,藏族5人,苗族2人,塔塔爾族、滿族、撒拉族、土家族、彝族各1人。我鎮居住的各民族衣、食、住、行各具特色,形成特有的風土人情。少數民族均能歌善舞。俄羅斯族的“踢踏舞”、蒙古族的“沙吾爾登”“安代”等舞蹈,都熱情奔放,舞姿優美,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還有達斡爾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的歌舞,別具風格,為各民族所喜愛。二工鎮居住的各民族,在自己的傳統的節日,每當肉孜節、古爾邦節來臨之際,都準備了豐富的節日食品,有油饊子、“列巴”、“包爾薩克”、手抓肉等招待賓朋遠客。另外,各民族還有自己的節日,俄羅斯族的復活節、聖誕節,達斡爾族的斡包節。錫伯族的“四一八”西遷節等,都充滿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我鎮的下卡浪古爾村在2003年全國少數民族村寨調查中,被列為人口較少少數民族“俄羅斯族村寨”。
地理位置
二工鎮位於塔城市城郊,東經82°46′46〞-83°04′38〞,北緯46°28′17〞-46°50′08〞,東與葉門勒鄉、阿西 爾鄉交界;南與162團、窩依加依勞牧場交界;西與163團相鄰;北與阿西爾相鄰,東與喀拉哈巴克鄉和阿西爾鄉接壤,南靠葉門勒鄉,西北部與164團毗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邊境線40多公里,距巴克圖口岸12公里,是塔城市離口岸最近的一個鄉鎮。
自然資源
二工鎮轄區面積450平方公里,國有土地面積為7.53萬畝,集體土地面積為14.53萬畝,耕地面積8.23萬畝,人均耕地4畝,園地1608.2畝、林地16364畝、交通用地1949.1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2598.37畝,水域用地2721.36畝。其中2005年小麥種植面積2.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8%,玉米種植面積為2.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9%,油料、亞麻、甜菜、種植面積0.58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蔬菜1.7萬畝(包括0.4萬畝復播面積),打瓜、瓜果類種植面積0.6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啤酒花種植面積0.1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苜蓿種植面積0.7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0%。全鎮林地面積16364.7畝,農防林7908畝,退耕還林8456.7畝。農田林網化達到9.6%,森林覆蓋率達19.9%。
經濟發展
發展優勢
地緣優勢突出,位於城郊,環城四周,鄰近巴克圖口岸,是地區發展小城鎮建設的重要鄉鎮之一,省道 S221線貫穿9個村隊,為城市南拓和小城鎮建設提供了便利。與周邊團場經濟互補性強,互相毗鄰,很多村民亦農亦商。二是自然資源豐富,發展綠色農業條件得天獨厚,全鎮擁有可耕地8.23萬畝,土壤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水資源豐富,喀浪古爾水庫水源充足,穿城而過的五條河流均流經我鎮,鎮區域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基本可保證一、二、三產業用水。
發展狀況
鎮黨委、政府經過集體討論多次“會診”,理清發展思路,大膽的將二工鎮“圍繞城市做文章”進一步定位為“城市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力爭使塔城市的人流、物流和產業承接向二工鎮轉移,提出了“建立起南北種養殖結合、中部(S221省道)以蔬菜種植為主的產業格局。”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來謀劃農業發展,力爭實現傳統養殖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傳統種植業向精品農業、綠色農業轉變,加快有形市場建設步伐,推動城市化進程,謀劃外向型經濟,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積極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力度,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多渠道、多環節、多層次推動鎮域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產、增收。在具體措施上,要力爭實現三個突破,一是依託巴克圖口岸和黎明市場,整合二工鎮無公害蔬菜基地及林果業,發展外向型經濟,力爭在地產品規模出口上取得突破;二是依託進駐塔城市的奶產品及肉產品加工企業,整合二工鎮奶業和育肥業,在乳、肉生產基地規模上取得突破;三是圍繞企業抓好亞麻、啤酒花產業,整合二工鎮草莓、青食玉米等特色種植,在特色經濟發展上取得突破。
取得成績
在塔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二工鎮緊緊圍繞地區五大支柱產業和塔城市三大基地建設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優質牛基地建設,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農牧民收入,保持了全鎮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截止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03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農牧業總產值1.80億元,工業總產值1.23億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4309元,較上年增長378元。
所獲榮譽
2004年,二工鎮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在塔城市各鄉、鎮、場中率先創建為"自治區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和"市級文明鄉鎮",鎮黨委被地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第二年獲全市"雙文明"考核第一,獲得"興機富民"杯、水利杯兩個單項考核第一,同時有12個站所、部門獲同行業評比第一名,9個獲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