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兼評若干社會思潮

近現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和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與新中國的歷史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早期表述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叢書名: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研究書系
平裝: 4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81904
條形碼: 9787500481904
尺寸: 23.2 x 16.6 x 2.2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沙健孫,教授。1934年2月生。回族。江蘇宜興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規劃組(評審組)組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題組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史學經典著作導讀》課題組首席專家。
撰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概論》、《中國革命史論稿》、《中國革命問題散論》、《毛澤東與新中國建設》等個人專著;主編《中國共產黨史稿》(五卷本)、《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共產黨和資本主義、資產階級》(上、下卷)、《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的創建》(上、下卷)等著作;主持撰寫《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以及《“十五”期間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狀況與“十一五”期間的發展趨勢》等調查研究報告。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兼評若干社會思潮》收錄的文章,按照專題,分作四輯,加以編排。為了便於了解有關文章發表的背景,每篇文章的末尾都註明了它的出處與發表的年代,對個別文章還附加了對有關情況所作的簡短說明。
所收文章基本上保持了發表時的原貌,若干論戰性的文字更是如此;但是,對於在不同文章中的某些重複性論述和重複引證的史料,則作了必要的刪節。收入《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兼評若干社會思潮》的文章,基本上是近年寫作的,只有《“是歷史唯物論,還是經濟宿命論”讀後》一文,寫於1964年。因為該文聯繫中國歷史的研究,講述了怎樣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問題,與《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兼評若干社會思潮》論述的主題有所關聯,所以也一併收錄了。

目錄

第一輯 關於近現代中國的歷史道路——兼評歷史虛無主義
近現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和發展道路
“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略論20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
科學地研究、宣傳黨和人民光輝的鬥爭歷史——兼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關於1919—1949年時期中國歷史教學中的若干重點問題
社會主義與新中國的歷史發展
堅持以科學態度對待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胡喬木同志談黨史工作
關於學習和研究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史的若干問題
第二輯 關於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兼評庸俗生產力論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歷史地位
李大釗: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早期表述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積極探索
怎樣認識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特點?——對幾種論點的辨析
對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意義的再認識
馬克思主義,還是庸俗生產力論?——對一種觀點的辨析
民粹主義的帽子亂戴不得——關於社會主義論戰的歷史評價問題
第三輯 關於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與進行理論創新——兼評西式教條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新世紀中的命運
十月革命的原則是永存的
毛澤東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反對西式教條主義
應當破除對西方學術思想的迷信和盲從
必須堅持和發展唯物主義歷史觀
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觀點——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顧問沙健孫
列寧的《論我國革命》學習札記
關於理論創新問題的若干思考
什麼是歷史科學的創新?
重視對史學理論的研究和闡釋
向陳寅恪先生學習什麼?
《是歷史唯物論,還是經濟宿命論》讀後
第四輯 關於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發展——兼評民主社會主義及其他
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近現代中國的歷史任務與中國共產黨
共產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光榮旗幟
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與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對社會民主主義思潮的批判
警惕民主社會主義思潮,防止“和平演變”
“顏色革命”的警示
鄧小平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
關於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幾點思考
能不能把“憲政”作為我國的基本政治概念?
修憲,不能照搬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那一套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