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事物特性表”技術起源於德國Teldix公司。它是對產品、部件和零件的幾何特性、功能特性和製造特性等的信息集合進行研究,通過這些特性,以對對象進行明確地描述,方便對零部件或產品進行精確的分類、使用。該標準1971年被德國標準化協會(DIN)制定為 DIN 4000《事物特性表》系列標準後,至今已發布了370餘個分標準,並先前已為歐盟13個國家所採用。我國於1988年發布了與DIN4000等效的GB 10091•l《事物特性表定義和原理》 ,1989年又發布了GB 10091•2-10091•4《事物特性表,鋼鐵和有色金屬產品及其外形尺寸》等相關標準。1995年對標準進行了修訂。功能
(1)在CAD中,通過查詢、識別、比較和選擇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和組件的特性信息,幫助開發和設計(包括方案的設計、計算及製圖);(2)在計算機輔助計畫(CAP)中,通過查詢、識別、比較和選擇各種原材料等特性信息,進行生產準備和檢驗準備,如編制生產、裝配、檢驗計畫及數控程式等;
(3)在計算機輔助製造(CAM)中,幫助了解倉庫、生產、裝配和檢驗場地中的各種物品情況,進行車間控制和監視,掌握生產進度及產量、質量等情況;
(4)在計算機輔助圖書、情報、技術檔案、標準等管理中,進行檢索、查詢、統計和處理。
技術套用
DIN4000和DIN4001中,特性被分成事物特性、幾何特性、補充特性、功能特性、算法特性、分類特性和屬性特性等種類,每一個特性種類都被分配有指定的特性標識範圍[2]。對每種特性作了規定,具體見下表1[2]。DIN4000要求構建的分類框架有四個層次。第一分類層為標準層,通常情況下,包括了DIN4000和各種不同的企業標準。第二分類層為對象組層,即系列分標準層,例如,螺釘和螺母、盤和環以及法蘭等等。第三分類層為零件族層,即分表層,例如,當對象組為螺釘和螺母時,其包括的零件族有頭螺釘、精配螺栓、螺桿和螺紋銷釘、雙頭螺栓、帶孔螺釘、螺釘、特種螺釘、圓螺母、特形螺母、內螺紋鉚釘、焊接螺母、鉚接螺母和螺塞等。第四分類層中包括了零件族的分圖示識號,例如,當零件族為有頭螺釘時,其包括六角螺釘、圓柱螺釘和半圓頭螺釘等分圖示識號[2]。為便於管理和維護,根據我們企業自身使用的特點,將特性歸為一種,以A、B、C、……表示相應的特性。但A、B、C……在不同的零件中可以表示不同的特性,具體表示的特性需參照相應的事物特性表和類圖。為此,制定了昆船公司零件“事物特性表”套用規則,滿足了對零件的可視化管理及精確定位查找。
零件分類套用
Teamcenter Engineering V8.1.1.5支持以“事物特性表”(SML,Sach- Merkleisten)技術為基礎的零件分類管理。具體通過in class模組來實現功能的套用。參照DIN4000分類框架的原理和GB/T10091.1-1995《事物特性表定義和原理》的要求,結合Teamcenter Engineering系統平台的特點,我們對相應的零部件的特性(屬性)進行定義。下表3為零件庫分類的第一層。Teamcenter Engineering的in class模組所管理對象已存在於系統中,而且對分類的管理較靈活,可根據用戶的需要臨時增減內容。按照一般機械製造企業對零件理解的習慣,在第一分類層下,又分別確定了其他分類規定。根據第一分類層設計,在Teamcenter Engineering系統中完成了零件分層組織架構構建。下圖3所示,是根據表3規定,通過in-CLASS模組顯示的分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