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鑼

乳鑼

乳鑼,鑼的品種之一。東南亞一帶稱突心鑼。中部突起如乳狀。用小木槌敲擊突起的部分,發音沉長而含蓄,常用於民間鼓吹樂,在中國四川民間流傳最廣。

中國民間鑼的形制很多。經過勞動人民不斷的創造,已有多種多樣的鑼類樂器出現,它們大小、形制、音色、效果各有不同,各有各的名稱,各有各的用處。
【乳鑼】也叫“包包鑼”或“疙瘩鑼”。鑼為銅製,圓盤形,有邊,面呈坡形,中部突起如乳狀。鑼邊有兩孔,以繫繩。演奏時,左手持鑼,右手持小木槌敲擊突起的部分,發音沉長而含蓄,常用於民間鼓吹樂,在四川民間流傳最廣。屬於吹打樂形式。
東南亞是世界銅鑼文化最豐富的地方,尤其是突心鑼(俗稱乳鑼)最為多見,其大者可震人心魄,其小者手可把捉,且往往成組出現。土著的銅鑼還與竹管形琴有密切聯繫,它們的定音是一致的,但究竟是鑼先還是竹琴在先?東南亞鑼群文化很有文化研究的價值,其音樂也常常是分層的,而節奏則是所謂“GONGGAN ”,有一定的節奏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