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口港

1962年,乳山口港獲山東省沿海快速裝卸紅旗港稱號。 此時,乳山口港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其中貨場5000平方米。 1993年2月,乳山口港被批准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3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簡介

乳山口港乳山口港位於境內南部乳山灣北岸,東經121°29′12",北緯36°47′40"。港口範圍,包括乳山灣部分水域約11平方公里。為乳山市海上門戶和海運樞紐,可與全國各沿海港口通航。 由乳山口東去石島港62海里,威海港126海里;西去青島港78海里; 南去上海港412海里;北往煙臺港168海里,大連港203海里,丹東港27 2海里。

歷史

乳山口港是理想的小商埠和漁港,久有“北有旅順口,南有乳山口”之說。唐時即有外埠船隻來往,清時與上海、廣州、煙臺、大連、天津等港口通航。清鹹豐元年(1851年),境內的“泉盛”“合興”等商家集資修建長20米、寬4米的簡易石碼頭兩座,為乳山口港最早的人工碼頭。1922年,“東盛泰”油坊掌柜於洪舉(官莊村人)從嶗山
購運石條復修碼頭。解放戰爭時期,乳山口港為支援解放軍,鞏固解放區發揮了重大作用。1951年,縣油脂公司、糧食公司、縣聯社、土產公司、食品公司等單位相繼在乳山口港設立轉運站。 1955年, 乳山口港吞吐量達到62331噸,其中吐量42210噸。1956年,山東省交通廳航運局投資,將原有石碼頭拆除,就地修建長70.3米的混凝土碼頭一座和500噸級泊位一個, 同時修建500平方米的庫房和250平方米的貨場。1958年, 首次有2艘2000噸級貨輪駛入乳山口港。1962年,乳山口港獲山東省沿海快速裝卸紅旗港稱號。1973年,乳山口港實現裝卸機械化,此後港口吞吐量不斷增大,197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307829噸,創歷史最高紀錄。是年開始擴建貨場,到1980年貨場擴至4300平方米。1986年,建成並啟用千噸級泊位一個 (碼頭岸壁長75米,前沿水深6米,可停靠3000噸級以下的船舶),年增加通過能力30萬噸。同時建成1000平方米散貨倉庫,500平方米維修車間。此時,乳山口港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其中貨場5000平方米。裝卸設備主要有吊車4台,裝載機2台,皮帶運輸機6台,拖頭4台。進口的主要貨物有煤炭、化肥、柴油,出口的主要貨物有沙、糧食、花生、水果等。1989年10月建成年製冰6000噸的製冰廠。1993年2月,乳山口港被批准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3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乳山口港成為乳山市對外開放的視窗和通向世界的橋樑與紐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