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也雜誌》一本青春文學雜誌,這本雜誌創刊於2009年8月在新浪讀書創刊,由源溯創意工作室製作。
在網路中走過近三年時光後,《也雜誌》當機立斷面向市場,讓更多人分享成長的故事,傳播《也雜誌》的文化。《也雜誌》隨即進行了一次巨大的改革。
“憑藉網路,勾畫青春。”已經成為過去。“一本雜誌,傳播一種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也雜誌》本著高質量,高檔次,低價位的市場行銷戰略。取材學生大眾,服務學生大眾的宗旨。小清新為主多風格並存的標準定位正在奮力啟航。
編輯人員
市場運營總監:張曉風
監製:張曉風
關於也雜誌的報導
工作範圍
文化研究所-最小說vs.輕小說2010-02-08 旺報【阿難/文字工作者】
約莫10年前,當台灣網路作家風起後,大陸也有一群青春作家出現。最早出道的郭敬明被稱為「青春文學教主」,他與韓寒、張悅然等人都出身自「新概念作文大賽」,他們一同開創了「青春文學」的風潮。後起的郭妮、明曉溪的作品,始終高居排行榜列。
青春文學類似台灣的輕小說,訴求對象為中學生,在中國大陸頗具市場。他們的作品不外乎成長、愛情、友情和校園,但不具新意。只是,學生消費力龐大,願意為這些容易接受的作品掏荷包,讓這些作家名利皆具。去年開始,青春文學作家也著手策辦青春文學雜誌,如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在青春文學市場上獨占鰲頭,而其他青春文學雜誌的代表還有《萌芽》《布老虎青春文學》《許願樹》《花火》《也雜誌》《島》等等。其中《也雜誌》是九○後青春文學的代表 。
相關信息
《紐約時報》今曾以「中國暢銷小說」為題報導郭敬明,認為他的作品引起了「獨生子女」世代的共鳴。青春文學在台灣,除了蔡駿以外,並未引起注意和認識。台灣讀者的閱讀取向,仍聚集在知名網路作家藤井樹、九把刀的作品。 ——引自《中國時報》
張曉風:一本雜誌,傳播一種文化。
“90後新生代作家”轉戰行銷部,稱電子雜誌市場化是一種趨勢!
——訪張曉風
張曉風,男,1991年6月30日生於孟子故里,山東鄒城。九零後青春文學代表雜誌《也雜誌》青春文學發起人之一,原主編,現任市場運營總監。
張曉風:憑藉網路,勾畫青春
《也雜誌》在最初的時候只是一本電子雜誌,“電子雜誌作為中國文藝組成的一部分,一是為了理想,為了給所有的九零後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二是為中國文藝的繁榮做出一定的貢獻。”在問到張曉風為什麼會想起辦一本電子雜誌的時候他這么回答。而現在電子雜誌以逐漸市場化成為一本實體雜誌,談及市場化的初衷,張曉風顯得很有話說,他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也雜誌》在最初的兩年里,本著“憑藉網路,勾畫青春”的口號和非盈利的理念,並且做出了微弱的成績。這也是我們在眾多的電子雜誌中脫穎而出,被台灣《中國時報》發現,並稱為九零後青春文學的代表的原因。而將雜誌市場化則是一種市場的選擇。具體來說就是以前的時候《也雜誌》本著文藝的原則,很多的時候並不注重市場,也不注重讀者的感受,現在《也雜誌》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進行有計畫的發展。市場化僅僅是《也雜誌》的第一步。
“我說過《也雜誌》的市場化不同於傳統媒體,又不同於傳統上的新媒體,她是產業鏈融合後的產物,也就是在今年‘新概念媒體創業大賽’上李開復所講的新媒體。新媒體的產生必然會對傳統媒體造成衝擊,也是間接的促進了媒體市場的產業整合。初衷自然是給更多的讀者,更多的人群提供一個機會,也給我們自己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平台。”張曉風認真的給我們解釋了他們的初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電子雜誌商場化是一條很難走的路,張曉風告訴我們僅僅是市場化的準備工作他們就準備了半年。或者說時刻準備著就為市場化這一天。人員組成、稿件來源,等等。這些都是阻力。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張曉風表現出極大的自信,他表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難於不難的關鍵是是否能抓住機遇。張曉風補充道,其實對於這個雜誌市場化更重要的還是這個雜誌後面的團隊,張曉風在回答中引用了喬丹說的那句話:“籃球不是個人的表演”。當然同樣的做雜誌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有了這樣一個強大的團隊作為後盾,《也雜誌》才有了前進的動力,雜誌的團隊大都都是九零後,他在採訪中說到:“現在很多人對九零後都頗有微詞,但是我想說,九零後真的很了不起!”而在說到這隻強大的團隊時,張曉風這樣給我們形容,“我們都是散落在茫茫大野上的石頭,沒有人去在意我們,但當我們被砌成城牆的時候,人們抬頭仰望會讚嘆:好高好堅固的牆。這就是我們的團隊!”
現實,才是夢想的初衷!
張曉風算是現在九零後的一個代表,但是他卻謙虛的給我們說“我並不是一個成功的九零後,我只能說我是走在奮鬥路上、走在獨立路上的九零後,但是有一句話想與大家分享:正是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襯託了夢想的美好,正是因為夢想的美好,所以我們才要去奮鬥、去獨立。因為現實,才是夢想的初衷。採訪的最後,張曉風簡單的總結了這個行業,“我們這行業,賣字賣文賣故事,用歡笑淚水,獻青春與理想。從未唱歪打紅,影響學生,乾過什麼傷天害理之事。寫好了,鞠躬拜謝父母讀者,寫砸了,輾轉反側不成眠。頂三五載虛浮名,掙七八吊養老錢。終歸零落成泥,隨風散去。讀者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看在曾帶給大家片刻歡愉,能否值回些人間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