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詠園

九詠園

九詠園,又名歐陽修公園,地處宜昌市西陵一路與環城東路交匯處,占地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是為紀念歐陽修而興建的一個以人文景觀為主題的開放性公共綠地。歐陽修公園的總體設計是以紀念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為主題,按宋代風格造園手法修建的歷史文化園,融古城文化於其中。歐陽修公園以綠化為主,種植植物多為長青樹,並以花壇、通道、裝飾燈、彩石組合組織景觀空間,創造出一種空間開放,色彩豐富的藝術景觀。

簡介

為了讓市民提前10年享受綠色,宜昌市實施大樹進城工程,營造城市森林。據統計,1999年至今,有1萬多株大樹從深山老林里搬進了城裡,城區人均綠地有9.06平方米。以沿江大道、夷陵大道、東山大道3條縱向主幹道和左壩頭廣場、夷陵廣場萬壽廣場、王家河公園、五一廣場形成的三線串珠格局已成為新的風景線,城區磨基山濱江公園東山3條綠色長廊則宛如綠色畫廊鑲嵌其間,一個世界水準的山水園林城市正在形成。
九詠園是宜昌市實施“森林進城”的典範。是市委、市政府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味,結合老城區改造,拆除廖家台一帶危舊房屋,投資近1000萬元修建的。園內東北角,精雕細琢的6個石球,分別雕刻了桔、桃、梅、牡丹、筍等花果植物和歐陽修著名詩句,象徵著夷陵物產豐富,自給自足。園內的6塊石刻,分別雕刻了歐陽修的生平和人文發展過程,分為母教開蒙、學碑初舉、洛陽結友、貶官夷陵、名動天下、為國舉賢。在夷陵期間,他胸有抱負,明察風情,寄愛夷陵,稱讚夷陵“常自足,無所仰於四方。

園名由來

九詠園為紀念歐陽修而興建。宋景祐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於直言諫事
被貶,身為宣德郎的歐陽修為之鳴不平,因此也被貶夷陵縣令。歐陽修在後半生中,雖然政績顯赫,詩文蓋世,但一直念念不忘夷陵。他對坐貶夷陵前文章的評價是:“三十年(歲)前,尚好文華,嗜酒縱歌,知以為樂,而不知其非也。” 歐陽修認為,自己後來之所以能得錦文華章之美,正是由於在夷陵從逆境中受到了鍛鍊的緣故。
九詠詩碑
難怪後來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以翰林改官江南時,友人就曾援引歐陽修的事跡勸慰他:“廬陵事業起夷陵,眼界原從閱歷增”歐陽修在夷陵雖然只有一年零三個月時間,但由於他為夷陵人民辦了許多好事,受到夷陵人民的愛戴。 中心小廣場的詩碑是歐陽修遭貶夷陵期間寫的一組著名山水詩《夷陵九詠》,詩中所描繪的三游洞下牢溪、蝦蟆碚等至今仍是我市的重要風景區。在詩人筆下古夷陵神奇秀美的園林自然風光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同時,也直接烘托出了歐陽修公園的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