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山西省芮城縣九峰山]

九峰山位於運城市芮城縣境內大王鎮以北10公里的中條山脈南麓,海拔1600米,不僅山清水秀,風景優美,還因呂洞賓隱居修行19 年而聲名遠播,被譽為呂仙道教聖地,而且九峰山與“永樂宮”兩相輝映,更具特色。

九峰山下的純陽上宮存有珍貴的呂仙石雕像,呂仙百字碑,九峰山詩碑,皇帝聖旨碑,摩崖石刻等大量碑刻和文物,因此,九峰山極具開發價值,開發後,它將與普救寺、關帝廟、永樂宮、華山等旅遊景點構成一條旅遊線,成為中外遊客觀光遊覽,度假休閒的理想去處。

古人詩曰:“聞說中條有九峰,九峰高處立仙宮,全真宗祖於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這是元代一位叫尹玄德的古人,因為崇尚道教全真派,所以不辭辛勞遠道而來,當他終於來到九峰山的純陽上宮時,感慨萬千之際即吟寫下以上這樣的詩句。原詩本八句,此處錄其四句,由此詩可知九峰山在道教中崇高位置。

山有九峰,坐北向南呈一字兒排開;九峰之前左右兩側分別又有兩山名曰“雞頭山”和“魏徵圪塔山”,兩山之間則夾著一條近20公里長的大峪,向南直通黃河;整個九峰山形勢極為壯闊,頗像一把坐椅一樣;九峰如椅背,雞頭山和魏徵圪塔山像坐椅的兩側扶手,故九峰山又叫作“玉椅山”。元代全真教徒李佑安有所謂“聖經成盤玉椅,仙凡吟醉倒金荷;蕭森一境居塵外,磨盡浮生歲月多”的描寫,即指此而言。

站在九峰山上眺望,視野十分廣闊。百里之內,陽光下的貢河就像閃著鱗光的金色巨龍蜿蜒東去,茫茫蒼蒼盡收眼底。古人甚至用“晚醉九崖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皚皚”的詩句形容九峰山視野的曠遠無際,在這裡不但西可直視西嶽華山,而且竟還能東望洛陽境北的邙山呢!

九峰山被稱作純陽上宮,這當然是對古時永樂鎮上的永樂宮——即所謂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中的第一祖庭大純陽萬壽宮而言的,而不管永樂宮還是純陽上宮,都是因為此地出了一位千古名人呂洞賓方才得以興建的。呂洞賓,根據小說家言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神仙,但在歷史學家眼中,他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根據永樂宮中歷代碑記所述,古永樂鎮的呂洞賓祠堂即“呂公祠”早在唐末時即已肇始,宋金兩代更屢有所修。

唐時的永樂城與蒲州城一樣,所處位置距離黃河灘岸極近,整座城幾乎就是建在黃河河道之上;而從古永樂城往正北方向行約20公里處,即是我們在此所講的九峰山。九峰山是九座山峰依次為桃花峰、梨花峰、杏花峰、棗花峰、櫻桃峰、山果峰、葡萄峰、石榴峰和百合峰。九峰山上又有九洞,依次為蓮花洞、繡花洞、吊鐘洞、玉石洞、寂照洞、寒鴉洞、滴水洞、崖洞和靜心洞。其中的“吊鐘洞”位於九峰山居中位置,又稱“純陽洞”。據世代相傳,九峰山純陽洞就是呂洞賓最初入道後的隱居修道之地,“洞賓”的赫赫大名亦即得之於此山此洞。九峰山曾有古“呂仙翁百字碑”傳至今天,碑陰刻詩中所言“古洞眠十九載,流霞飲幾千杯”,講的就是呂洞賓在此修道19年的事情。傳為呂洞賓所著的《真常集》、《混成集》、《飛吟集》等,據說也都是那19年間寫就於九峰山上的。

九峰山,連同與它西部緊相毗鄰的王莽坪和寶玉台,還有它東邊一脈互通的方山和五老峰,曾經是中條山脈西端的風景名勝薈萃之地,也是晉西南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與人文景觀資源的精華聚集之處。當歷史老人的腳步又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以後,被侵略者和罪惡的戰爭所毀滅了的,並未使我們的民族遺忘。近年來,隨著旅遊業在當地的迅速,特別是海內外許多道教團體一次又一次地來到九峰山尋覓其源頭根本,正像完好地保留了彌足珍貴的永樂宮這座道教文化藝術寶庫一樣,芮城人民在全面振興經濟、深化改革的同時,又已經開始了一次重整九峰山山水大地的復興事業。

九峰山初夏的核桃林一片翠綠,使人們感到這塊古土上生命的頑強;九峰山七月的火紅榴花蔚然成陣,則使我們頓覺生命力在這塊古土上竟是這等的旺盛。當我們再一次目睹九峰山上四季常青的松柏時,我們確信,古老的九峰山必將永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