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寺村

九峰寺村

九峰寺村位於老新昌城西南約十公里處,解放初由後門元,黃泥嶺腳,泉水丘十六個小隊組成。這些自然村大都以姓氏為集中地散落於占地約三平方公里的丘陵上,九峰寺村交通方便,地理環境優越。

地理位置

九峰寺村位於老新昌城西南約十公里處,解放初由後門元,黃泥嶺腳,泉水丘十六個小隊組成。這些自然村大都以姓氏為集中地散落於占地約三平方公里的丘陵上,九峰寺村交通方便,地理環境優越。

村情介紹

村現狀

九峰寺村現有常住居民336戶,常住人口769人,黨員31人。九峰寺村因九峰禪寺而得名。該寺位於曹娥江支流潛溪的上游、西百丈崖之上的獨秀峰下。據新昌縣誌記載,它始建於南朝宋、元嘉年間,即公元四百二十四年,而新昌大佛寺的江南第一大佛——石佛開鑿於公元486——516年,說明九峰寺之歷史悠久,竟然比新昌大佛鑿成還早92年.該寺院幾經修整,於唐鹹通八年(公元687年)改名列翠院,於明朝洪武初年改為九峰禪寺。

九峰禪寺有過鼎盛時期,相傳僅和尚就有九十九名,當然也招徠大批香客,同時也招徠一些服務於寺院和耕作廟田的農民。後文提到的來茅柴崗安家的楊氏首祖也就從回山來到寺院打工,他叫楊松其,是回山彩煙楊氏宗族第三十九代傳人,於乾隆年間來到這裡,在寺院附近的茅柴崗搭了個草棚定居下來。

外嶺頭村由來

外嶺頭村本是後金山趙家祖墳的墳山。山上長滿穿天古樹,林中松鼠成群,鳥鳴不絕。喜鵲、八哥經常在此爭窩,老鷹盤旋天空盯視著地面上的小雞,杜鵑在樹林裡穿行,還有,夜裡經常從林子裡傳來貓頭鷹的叫聲。

山中有許多墳墓,最豪華的是在“烏龜頭”的那座,墳墓前還有石頭人守墳。如今這些墳墓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塊“趙廷祥”的墓碑還被砌在池塘邊作洗衣板。

當年,趙家在墳山附近置了些“太公田”,除僱傭看墳墓人外還僱傭一些耕作的長短工。前文提及的楊繼順和繼子楊克成也就作為長工在此定居下來,他們就是外嶺頭楊氏的先民。克成有三子啟余、啟翼和啟琢,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三個兒子也相繼分家,各自謀生。

這三家,其中啟翼後人最多,啟翼的孫子昌煥生有七子一女,到1949年就變成七戶人家。解放後,外嶺頭楊姓人都分到了田地和山林。共十二戶人家就是外嶺頭村的全部村民。

外嶺頭村楊氏家族從解放初的十一戶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多戶,人口也發展到66人(不包括出嫁的),他們大都選擇了走出去謀生的道路。尤其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許多人在城市裡購了房子,有杭州的、寧波的、溫州的,但大多數是在新昌城裡購了房子。因此外嶺頭解放初的房子雖然已不剩下一間,但比較像樣的如別墅之類的房子卻沒有。只有十九人還住在外嶺頭村。

解放初外嶺頭人全是文盲,如今大學畢業和在讀的大學生就有七人,其中高級工程師一人,高級技師一人,工程師二人還有兩人擔任教師。這個族群已擁有小車12輛,隨著房地產的升值,外嶺頭人的資產已超過四千萬,可說已達到小康水平,但缺乏支柱產業。今後的路漫漫,需要他們不斷努力、創新,在致富的道路上力爭走在前列。

村莊建設

近年來,在七星街道和其它上級主管部的關心支持下九峰寺村的村鎮建設成績斐然。幾年前,在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就按科學,規範,和諧的原則,對村莊發展做了總體規劃,並按規劃開展了大膽的新農村村鎮建設與探索。現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建設規範的村鎮建設格局。尤其是近兩年來,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村中的村民飲用自來水工程進行建設,對路面進行硬化,並在每個自然村擺放多個垃圾回收桶,並聘請了專門的衛生保潔員進行清理回收,以加強對衛生工作的制度化,專門化管理,保證了良好的環境。

村民狀況

近年來,在村委會領導下的九峰寺村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提高,農民形成了以茶葉,菸葉,養蠶為主導的家庭產業模式,人均收入超過20000元,逐步步入小康生活。九峰寺村村民勤勞樸實,村民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村委會領導班子

楊根均(村委會主任),呂壯千(村委會書記),楊玉中,楊杏均,張國忠,張滿珍,呂偉方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