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全村含小九嶺、陰山、陽山3個自然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7人(81戶,其中黨員17人),山林總面積5389畝,耕地398畝,山核桃林6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該市昌北地區較為典型的“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小山村。黨支部是個“老牌”先進黨組織,近年來連續被評為杭州市、臨安市“五好”黨支部、文明富裕村、農民增收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調解組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九園村的發展關鍵得益於一個好的黨支部,堅持以革命先烈傳統教育,使黨支部形成一個戰鬥集體,帶動民眾艱苦創業,扎紮實實建設新山區。這裡記述的是九園村黨支部,發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精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改變村裡面貌。村委建設
九園村黨支部書記鄭瑞雲,是前幾屆黨支部書記同革命先烈傳統教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有文化,有膽識,又有工作能力。1995年挑起村委會主任重職。2001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接過前任書記交下的這根接力棒,堅定當好“班長”的信心,立誓要像前任書記那樣,把工農紅軍革命精神接過來傳下去。儘管前任書記有的退居二線,有的離開人間,但還有一位80開外,原是地下黨交通員在身邊,是建設黨支部、開展傳統教育極好的典範。黨支部每次開會和黨組織活動,都請老前輩講述革命鬥爭經歷,回憶村里青年農民何有為,早在1938年2月參加工農紅軍,在浙皖邊界開展革命鬥爭,宣傳革命真理,傳播紅色種子,後被敵人逮捕殺害,年僅22歲。這種“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丟”精神,領導班子成員深受教育。在一段時間裡,有的黨員幹部認為,只要勤勞動,守法紀,村里事多管少管不在乎。黨支部認為,這種“混於普通老百姓”的思想,降低了黨員標準,作為一個黨員勤勞動,守法紀當然重要,但還必須具備帶動民眾致富的本領,要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尤其是農村黨支部,要“打鐵先得自身硬”,一身正氣帶領民眾走富裕道路。經過再三教育,全村17名共產黨員,樹立一個信念,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一個黨員一面旗幟。處處事事做表率,要像革命先烈那樣,在任何困難條件下,全力為黨為人民做好各項工作。對黨的事業增強信心,對村里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形成了一個戰鬥集體。帶領民眾建設新山區,把紅軍用鮮血灌澆的這塊土地裝扮得更加壯麗。讓先烈安息,讓農民富起來,讓紅旗在白雲深處高高飄揚。經濟建設
九園村黨支部把革命傳統教育同發展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教育幹部和民眾要珍惜工農紅軍熱血灌澆的這片土地,用自己雙手打扮的更加秀麗。尤其在山區,要開創綠色產業,把它變成財富。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的人產生“小富即安”的思想,認為吃有了,穿有了,用錢也比以前寬裕了。用不著拼死拼活的幹了。黨支部書記鄭瑞雲是個有文化,有經濟頭腦的人,在工作實踐中意識到,黨員這種“小富即安”思想。儘管是少數人,但是也是一種苗頭,應當加強教育。多次召開黨支部、村委會會議,請王雲前輩講述要向革命先烈那樣不怕苦,不怕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去紅軍在“桃花溪”一帶開展革命鬥爭活動,走的是野貓路,吃住在山洞裡,沒有衣穿只好受凍;沒有糧食,只得受餓,想想那種精神,我們要愛惜這片土地。把紅軍踏過的土地,栽種各種樹木和經濟林,成為綠色海洋,使綠色變財富,建設新農村。這種就地取材,聯繫實際進行的教育,使黨員幹部樂於接受,都表示願把這個傳家寶接過來,用於生產建設。思想認識統一了,幹勁也出來了,黨員幹部立誓:若要富,要在山上下工夫。把全村5389畝山林重新調整結構,作出規劃,大力發展經濟林,宣布誰種誰有,50年不變。村兩委會集中精力花在山上,引導農民在山靠山走富路。黨員幹部明確目標任務,套用於生產實踐,帶動民眾開發綠色產業,把荒山建設成為“綠色銀行”。在黨支部齊心協力戰鬥下,喚發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使綠色產業發生了可喜變化。毛竹面積從原來的450畝發展到650畝,建設成為市級農業示範園區,毛竹蓄積量成倍增加。通過毛竹園區的管理使毛竹的產值從原來的300元/畝提高到了900元/畝。最大的毛竹達到75公斤/株;山核桃面積從原來的400畝增加到800畝,產量從原來的300擔增產到現在的800擔,筍乾竹從130畝增加到350畝,高山茶葉收入從8萬元增加至12萬元。綠色產業收入達23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收入7000元,紅色傳統教育變成精神力量換來巨大綠色財富。新村建設
這個村黨支部善於團結廣大民眾、把村民力量凝聚起來, 參於村裡的建設事業。“班長”鄭瑞雲是團結村民帶頭人。村里要開一條盤山公路,涉及到村民王某某的大屋小屋拆遷問題,儘管開了幾次會議。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多數人都通情達理,願意配合村委會安排,主動做好拆遷工作。但仍有少數的農戶因自己的利益達不到目的不肯遷拆。鄭瑞雲和其他幹部一起上門做工作,講明開公路第一次為的是解決農民自古以來肩挑背馱的笨重體力勞動,“若要富,先開路”,公路開通,農副產品用汽車裝運,上城出街汽車到家門口,山里人出門爬山進門爬坡時代就結束了。那個農戶聽了勸告動了心,表示願意搬遷,舍小家顧大家。思想通了,搬遷工作也就勝順利了。還有一個張某因謀私利,在村莊整治時,在村澆築公路工地上偷偷地背走了兩包水泥作私用。明明是損害集體利益,卻是強詞奪理,旁人去說也不理。鄭瑞雲親自上門面對面勸說,把水泥歸還集體。張某滿腹牢騷,罵村幹部是“狗官”,鄭瑞雲一時感到耐不過氣來,這件事專門請教老前輩王雲。王雲同志耐心地說:“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告訴小鄭當幹部要忍得住氣,為了百姓公共事業,要理直氣壯的講,要大膽地乾。老前輩的指點,使鄭瑞雲樹立了肚大忍氣精神。多次上門做工作,並和張某一起吃飯,溝通思想,最後張某轉變了態度,並主動作了檢討,把水泥歸還給集體,並按政策作了處理。鄭瑞雲在實際工作中總覺得:作惡一個人會記住一輩子仇恨,勸好一個人就會調動一大片人的積極性,黨支部就有戰鬥力和凝聚力。團結是力量,集中精力投入公路建設,僅5個月時間,一條長3.5公里,寬6.5米的盤山公路終於開通並澆上了柏油。解決了祖祖輩輩腳高腳底石階路,村民們高興地說:“山村通公路,全靠黨支部,山里人真有福氣 !”文明村風
這個村無論白天還是夜間,均無人賭博,也沒有偷盜行為,更沒有發生刑事案件。村民們一心投入生產和工作,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年來,黨支部堅持的革命先烈教育為主題,經常不斷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使村裡的人樹起文明新風。因為村裡有兩面工農紅軍傳下來的紅旗。一面是已故的何有為,在共產黨地下組織薰陶下,長期戰鬥在浙皖邊界山區,1938年2月被敵人殺害,年僅22歲;另一面是幸有的地下黨組織的交通員王雲,當時16歲背著藥箱,以醫生為名,為工農紅軍遞情報,翻山越嶺走野貓路,風裡來雨里去,曾三次圍剿逮捕王雲,次次脫險倖存下來。現年86歲,離休在家安度晚年。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開會,經常運用這兩面紅旗作教材。請老人講述工農紅軍戰鬥年代歷程,教育村民,要像革命先烈那樣做人,熱愛集體,關心國家大事,齊心協力建設新山區。並將這種宣傳延伸到學校向學生們宣傳紅軍精神……村兩委會幹部也都帶頭學習革命先烈事跡作為帶領民眾致富的動力,還專門制定村規民約,把學習英雄事跡制度化。把這種精神轉向村里開展敬老愛幼的活動。樹立“尊老養老”新風尚。近年來,村兩委會幹部抓住湧現出來的尊老養老、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先進人物作表彰,進一步營造文明村風氛圍,村兩委會幹部也自覺地帶頭執行制度,做到帶頭致富,帶頭勤政廉潔,帶頭敬老養老,不準侮辱他人,不準參與賭博,不準亂花集體財物。領導班子成員做到“三帶頭三不準”為樹風氣作出榜樣,致使村民尊老養老,鄰居團結。就是出現糾紛,村委會的調解組織上門調解。人到事化解,所以歷年來,九園村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把村民內部的矛盾都解決於萌芽狀態,調解率達到100% 。調解委員會被杭州市授予“先進調解組織”榮譽稱號。九園村黨支部運用革命傳統教育,提高村民思想素質,維護農村穩定,黨支部村委會便可集中精力抓發展,這幾年來,先後投資170萬元拓寬和澆築長3.5千米,寬6.5米的標準四級公路。投資了68萬元實行村莊整治,澆築了全村3千米機耕路,5.5千米的人行道,搬遷了豬牛欄18隻,投資50萬,實施農電網改造、生態公墓建設,村委辦公場所新建,安裝了路燈40盞,設定垃圾箱18隻,做到了專人清潔垃圾,統一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