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的審美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為了滿足審美需要而進行的實戰活動一樣。只不過兩種活動的方式不一樣,前一種是精神形式的,後一種是物質形成的。因此,審美或美的對象的存在以審美主體的存在為前提,美的存在以人的審美活動的存在為前提。審美活動既產生了審美主體,也產生了審美客體,產生了人與對象的審美關係。當客體對象向人顯示出美時,或者說,當人在客體對象上感覺到美時,這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美的這種社會屬性是人的審美活動給客體對象帶來的結果。如果沒有審美主體,或者說沒有能從事審美活動的人,那么,就沒有審美對象和美的對象,也就沒有美。因此,不是美的存在引起了人們的審美活動,而是人類的審美活動把客體對象變成了審美對象,變成了美的對象或醜的對象。這正如一棵樹成為生產資料是人們經濟活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那樣,樹的經濟性質只是人類經濟活動給它帶來的社會性質。同樣,任何客體對象上美的性質只是人類審美活動給它們帶來的結果。目錄
第一章
美的困惑
審美思考
柏拉圖的困惑
美的存在決定審美感覺?
審美感覺決定對象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