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學設計

為主題核心,以教學單元為主題外延而展開的教學設 三是學習領域式主題教學設計,這又表現為 學習領域獨特的教學結構,進而確定教學主題並進行設

主題教學設計,是以主題為中軸,圍繞教學主題而展開的,在系統論、學習理論與教學論指導下,以教學主題為樞紐,在系統內諸要素之間彼此聯繫、相互作用與協調運行中,驅動師生"雙適應雙發展"以達成教學主體心理結構的完善與自我實現的整體性設計。
主題教學設計從理論層面表現為靜態維度與動態維 度兩個方面:從靜態維度看,一方面表征為教學系統各基 本構成要素根據各自在教學系統中的地位、作用而聯結起 來的橫向空間分布形態,即教學結構。換言之,就是從共時性角度,把教學看作由部分組成的整體,注重了解各部 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從系統整體出發處理問題。從動態維度看,表征為以整體教學結構為運動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縱向時間序列形態,即教學程式。換言之,就是從歷時性角度,將教學問題看作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小階段、步驟等組成的過程,注重把握全過程,從全過程出發關照好各階段的銜接。橫向空間分布形態與縱向時間序列形態於三維空間中交會、融合、協同與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環迴路式運行軌跡,從而促成整體性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從橫向空間分布形態(即教學結構)來看,一個教學主題包括主題內容、主題目標、主題形式、主題方法、主題評價、主題行為。主題內容源於課程內容又高於課程內容,是教師以既定的課程內容為原型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教師本人的教學經驗進行課程再開發的結果;主題目標也源於課程目標且高於課程目標,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學目標與特定教學對象(學生)的學習需要相整合的結果;主題形式是學習特定主題內容達成主題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根據每一主題教學的 需要靈活決定,它可以是班級授課式、小組合作式或個別輔導式幾種教學組織形式的組合;主題方法是完成特定主題內容的學習所選取的教學方法,這也要求根據每一主題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來靈活決定,它可以是講授法、發現法或自學法,總之,要在以講授法和自學法為兩極的教學方法序列中合理決策;主題評價是圍繞主題內容的基本特點及 主題目標開發的評價體系,具體運用哪一種評價手段、 評價形式或評價方法均要隨當前主題的內容及目標而定; 主題行為包括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從縱 向時間序列形態(即教學過程)來看,一個教學主題的 完成包括七個有序環節,即課程內容主題化、主題內容 問題化、問題焦點生活境脈化、生活境脈問題化、問題 焦點互動解決化、知識運演結構化、能力遷移與知識活化,這是主題式教學設汁的內在運行機制。
主題式教學設計在操作維度來看,表現在三個面:一是單元式主題教學設計,即以學科內特定知識點 為主題核心,以教學單元為主題外延而展開的教學設 計。單元式主題教學設計基本上不改變教材系統本身所 固有的學科體系結構,按教材本身的邏輯結構確定教學主題並進行設計與教學。從課程實施取向來看,單元式 主題教學設計屬於"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觀。二是學科式主題教學設計,即在教師充分地將教材知識內化為 教師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與知識結 構,建構出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需求的新的教材結構, 進而確定教學主題並進行設計與教學。從課程實施取向 來看,學科式主題教學設計屬於"相互調適取向"的課 程實施觀。三是學習領域式主題教學設計,這又表現為 兩種形式王一一是以學段為時間單位,在跨學科的基礎 上,整合本學段各學科學習內容後,結合學校師資結構 與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形成具有本學校特色的綜合性學 科結構網路,從而確定教學主題並進行設計與教學;二是模組式教學設計,即對某一學習領域認真研究後形成 學習領域獨特的教學結構,進而確定教學主題並進行設 計與教學。這種形式主要表現在各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與高中的模組式學習領域的教學中。從課程實施取向來看,學習領域主題教學設計屬於"締造取向"的課程實施觀。
綜上所述,主題教學設計本質上是一種整體性設計,是對課堂教學中鈾的真實突現,是以真實情境去表達教學主題,以教學主題去表達教學目標和具體教學要求,以教學目標和具體教學要求去刺激和滿足學生的認知和非認知發展需求的一種實質性教學設計。它也是當前盛行的幾種教學設計的整合,尤其注重形成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主題、教學關係以及教學設計手段和方法諸要素的統一體。該設計能使教學主題在教學過 程中得以處處、時時的有效體現,能做到形式與實質的 有機統一,合作交流式學習與自主性學習的有機統一; 能使抽象的內容主題形式來實現具體化,概括性的內容以主題形式來實現有效表達,邏輯性的內容以主題形式來體現程式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