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英國:貝克萊(1684年—1753年);德國:費希特(1762年—1814年);
中國:孟軻(約前372年—289年)、陸九淵(1139—1192)、王守仁(1472年—1528年)。
主觀唯心主義的傑出代表:門格爾、帕累托、希克斯
門格爾認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較,並且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在門格爾等人思想的基礎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無差異曲線。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實際上認為,2件棉衣加上3個麵包,同1件棉衣加上5個麵包可以“無差異”。也即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一步而言,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而獨立存在,並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泉——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的精神症狀。
可恨的是,希克斯、門格爾等人糟蹋了經濟學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效用和函式。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效用本來可用於描述商品滿足人某種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後,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觀感覺,從而“商品具有的滿足人某種需要的客觀的能力”這一重要的內容就沒有了合適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還糟蹋了函式。學過數學、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式都是指變數之間的固定的統一的關係。一旦上升到了函式,必將是一個客觀的、精確的規律。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式卻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環境而已。同樣的2件棉衣和3個麵包,張三的效用函式的取值今天為8、明天為10,李四的效用函式取值明天30、後天50。這哪裡還是函式?當然,嚴格而言這也可稱為函式,不過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式。人類創造函式這一概念,是專門用來解釋規律的,而到了經濟學家這裡,函式卻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式。
馬歇爾:在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之間煎熬
馬歇爾提出了局部均衡,認為商品價格是供求均衡的結果。實際上,馬歇爾綜合了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
我們不得不佩服馬歇爾的勇氣,他竟然將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果要評價馬歇爾,我倒覺得馬歇爾錯誤最多,以為它不僅僅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同時還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西方經濟學界對馬歇爾推崇有加,我看過一篇英文文章,把馬歇爾說成價格理論的終結者。這讓我很失望。一個不明是非、不負責任的和稀泥的人,會成為價格理論的終結者?
我看到的馬歇爾,是一個在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之間煎熬的學者。他不喜歡像李嘉圖那樣的主觀主義,因為李嘉圖的主觀主義顯然不符合事實,他也不喜歡門格爾的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因為現實中有許多現象需要客觀一些的解釋。他最後選擇了和稀泥。
具體主張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複合”——貝克萊(英國);“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國);
“物是感覺的複合” ——馬赫(奧地利)
“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古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