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木

丹木,惠來潮劇團的編劇。姓鍾,抗戰初在普寧教書時就喜歡寫詩歌小說,抗戰結束後流落流落到越南,不久轉到香港從事文化工作,創作長稿小說《死了的動脈》和長篇方言詩《潮州有個許阿標》。建國後在潮汕文聯工作,主編《工農兵》,培植了—批工農作者。一九五二年移植劇本《愁龍苦鳳兩翻身》,由正順劇團演出,反響甚佳。—九五七年被戴上“極右”大帽,何去何從,無從安身。後來,幸得惠來潮劇閉的負責人了解丹木的為人和長處,聘請他到該劇團當編劇。

1.神話木名。

《山海經·西次三經》:“ 峚山 ,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

《山海經·西次四經》:“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谷,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 ”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四:“丹木生何許,乃在 峚山 陽。”

2.紅樹。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信嚴霜之未滋兮,豈丹木之再榮。”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未公紅樹詩》:“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誰乘 博望 槎。”

丹木尤如枯木逢存,立即把話劇本《不準出生的人》改寫成潮劇本演出,隨後又改編《南山八女》,作為參加現代戲匯演的劇目,在大南山兩英鎮戲院彩排時,全場掌聲雷動,反映極好。

在兩英演出幾天后,他隨劇團轉來陳店演出,戲院里有一間小房子給他和—個作曲者同住,他為了提高《雨山八女》的質量,夜以繼日地埋頭修改,1963年夏天因過度疲累而致在一個夜間腦栓塞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