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趣話

《中醫趣話》是2008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書秀。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中醫趣話中醫趣話

本書作者上自《神農本草經》,下及現代,在遍覽中醫群書的基礎上廣搜博輯,分為杏林漫話、醫藥雜談、懸壺醫案、名人醫話、醫苑趣譚、醫訣選粹、名醫名著等幾大方面,以饒有趣味的形式匯集成書,細緻周全地對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進行了系統介紹。本書體例新穎雅趣,內容豐富廣泛,不僅是初窺中醫奧秘者登堂入室的扣門之作,更是普通讀者了解中醫文化的上乘讀本。

作者簡介

陳書秀,資深中醫師,對針灸學有獨到研究。多年來有感於中醫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從事中醫文化研究並筆耕不輟,發表專著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壹·杏林漫話

中醫術語溯源

“鈴醫”從何而來

鈴醫手拿的串鈴為何叫“虎撐

中藥店為何稱“堂”

“抓藥”的由來

醫緣何稱“懸壺”

“杏林”美稱的由來

古代中醫藥的志徽——陰陽魚

名醫別稱由來

中醫別名演變

“大夫”、“郎中”稱呼的由來

“儒醫”的由來

“金元四大家”各是哪些

書摘

“鈴醫”從何而來

鈴醫,指行走江湖的民間醫生,亦稱“走鄉醫”、“串醫”或“走鄉藥郎”。鈴醫古代已有,宋元時盛行,大多數是家傳師授,他們有的肩挑藥囊,懸掛葫蘆;有的肩背藥箱,手搖銅鈴、串鈴或彈拍竹鼓;有的鈴醫還會吆喝治病用藥,介紹用法及療效。如民國時期,澄海樟東一帶常有鈴醫穿街過巷,吆喝著“劍波丸,專治腹痛、腹瀉、食積傷脾”、“雙劍銅青膏藥,專治療瘡瘰癧,拔毒生肌,貼著就好”等等。

鈴醫以搖鈴來招徠病家,但是別以為搖著鈴為人看病,就是不學無術的江湖郎中。實際上,作為我國醫學史上重要一頁的鈴醫醫術在古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代的華佗、扁鵲都是鈴醫。

晉代的灸治專家鮑姑是廣東海南太守鮑靚的女兒、著名學者葛洪的妻子,她跟父親和丈夫學習醫術,走南闖北搖鈴為人治病,用灸法救死扶傷,為民眾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為此,海南曾修建一座“越崗院”(後改為三元宮),並塑像紀念她。宋代的外科能手張小娘子也是一位有名的鈴醫。她原先是家庭婦女,一位年邁的鈴醫見她賢達明理。便贈她一部《癰疽異方》,並教她割癰等醫術。使她成為一名精通外科、治瘡有奇效的鈴醫。後來,她把醫術傳授給丈夫張生。夫妻倆都成為名揚四海的鈴醫。至於鈴醫的藥方,在我國清代名醫趙學敏所編撰的《串雅內編》里多有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