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與微生態學

中醫藥與微生態學

《中醫藥與微生態學》是2008-9-1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姜良鐸,趙長琦 主編

中醫藥與微生態學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

頁 數:217

字 數:366000

印刷時間:2008-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12203566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微生態學作為一門年輕的科學,為現代醫學進一步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理論,為臨床疾病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促進了預防和保健醫學的發展,呈現出遠大的發展前景。由於微生態學理論和傳統中醫理論有很大的相關性,並且套用微生態原理治療疾病和中醫理論有許多相通之處,微生態學目前已被套用於現代中藥研究,儘管工作起步不久,但迄今的研究已涉及中醫學的許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本書分為三篇,總論和各論從整體與系統分別論述中醫藥與微生態的關係,在第三篇著重討論中藥作為微生態調節劑的特點及作用。本書力圖通過中醫藥與微生態的比較研究,從而為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醫,為更好的研究中醫探討一種新的研究思路。

本書可以作為中醫、中藥、微生態學相關專業和研究領域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作為相關領域科研與管理工作者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姜良鐸,著名中醫,中國首屆中醫專業醫學博士學位獲得者,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任教育部“211工程”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呼吸熱病學科帶頭人等職。

從醫四十年,在發熱性疾病、呼吸病,肝病、老年病及內科疑難病症的診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且療效突出,素以解決疑難病症而著稱,擅長制定醫療決策和健康計畫。創立狀態醫學理論、提出排毒解毒調補養生理論,發明“排毒養顏膠囊”:提出胚芽促進健康動力理論,發明“綠原膠囊”;研究中醫微生態理論,發明“德施普水蘇糖沖劑”。曾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等榮譽稱號。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學與微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微生態學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微生態調節 劑

第四節 研究中醫微生態學的用途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醫學與微生態學

第一節 中醫學的起源與微生態學

第二節 傳統中醫理論與微生態學

第三節 現代中醫研究實踐與微生態學

第四節 中醫脾胃學說與微生態調節

第五節 中醫藥治療的微生態背景和機制

第六節 逐步建立中醫微生態學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醫學與生態防治

第一節 中醫學與大生態的統一——天人合一

第二節 中醫治未病的保健預防觀念與微生態防治

第三節 中醫學、免疫與微生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中醫治療與人體狀態

第一節 辨狀態論治

第二節 辨證論治與辨狀態論治

第三節 正確把握人體狀態——清晰解讀病人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各論

第五章 中醫藥與呼吸系統微生態

第一節 呼吸系統微生態

第二節 中醫藥對呼吸道感染的認識、發病和治療

第三節 呼吸系統常見病的中醫藥及微生態治療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中醫藥與消化系統微生態

第一節 消化系統微生態

第二節 腸道菌群對中藥代謝的影響

第三節 消化系統常見病的中醫藥及微生態治療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中醫藥與陰道微生態

第一節 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特徵

第二節 陰道微生態

第三節 陰道微生態製劑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 女性生殖道常見病的中醫藥及微生態治乒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中醫藥與皮膚系統微生態

第一節 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皮膚的微生態平衡

第三節 皮膚系統常見病的中醫藥及微生態治療

參考文獻

第九章 中醫藥與口腔微生態

第一節 口腔正常微生物群

第二節 口腔常見病的中醫藥及微生態治療

第三節 口腔微生態製劑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中醫藥與老年微生態

第一節 老年生理功能改變

第二節 老年人的疾病特點與微生態系統的變化

第三節 中醫藥對衰老的研究

第四節 中醫延緩衰老的研究

第五節 老年微生態與健康長壽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中醫藥與兒童微生態

第一節 兒童微生態學特點

第二節兒童腹瀉與微生態失調

第三節 新生兒黃疸與微生態

第四節 微生態調節 劑在兒科的臨床套用

參考文獻

第三篇 中藥對微生態的調節

第十二章 中藥澤蘭與水蘇糖

第一節 中藥澤蘭及其功用

第二節 地筍的主要成分——低聚糖

第三節 水蘇糖

參考文獻

附錄 幾種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性質對照表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微生態學(microecology)是20世紀末崛起的一門新興的生命科學分支。1977年德國魯西(Verboz Rusch)博士首先提出微生態學這一概念,到現在僅僅30餘年的歷史,由於對生命奧秘的探索、健康長壽的研究等問題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而受到生命科學界的極大關注。自1988年中國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成立以來,微生態學在我國飛速發展。

微生態學的建立和發展把對人體微生物的認識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微生態學的研究證實,人類和人體生活在一個微生物世界中,人體記憶體在著一個龐大的微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是體內微生物與人的生命活動的對立統一體。這種對立統一關係是人的正常生命活動的前提或基礎之一,對立統一關係的破壞才轉化為一定的致病作用。微生態學從根本上否定了微生物主要是有害的觀點,提出了積極地利用人體微生態系統來增進健康、防治疾病的觀點和方法,為醫學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微生態學為醫學進一步認識人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正在成為醫學新的增長點。

微生態學與中醫學同源為生態學。中國古代醫學家接受了天人合一思想,把生物與環境視為一個整體,將其引入到中醫學中,確立了“人與天地相應”的指導思想,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自然界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的相應改變。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聯繫性,機體自身的整體性、穩定性的觀點是中醫學中蘊涵的生態醫學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陰陽、五行、八卦等哲學思想和理論也被引入醫學,結合當時對人體解剖、生理、疾病及治療的認識,構築了中醫學理論的框架,創造了中國傳統醫學體系,並且用這種指導思想來研究和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疾病的發生髮展與防治。這便是中醫學與微生態學起源上存在著統一性,即均統一於巨觀生態學的微觀套用。我國學者梅汝鴻教授等將中醫學與微生態學進行了系統比較發現:中醫學起源於古代巨觀生態觀,其主要體現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微生態學起源於近代、現代巨觀生態觀,主要體現在生物與環境的統一思想。中醫學將人體結構按五臟系統分類,認為陰陽平衡、形與神俱是健康的表現;而陰陽失調則導致疾病的發生,治療時要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微生態學按微生態系統進行分類,認為微生態平衡是健康的表現,而微生態失調則導致疾病發生,治療時要進行微生態調整。

從以上分析,可以說微生態學的崛起為中醫學找到了與之共鳴的現代生命科學分支。這為發展中醫學提供了新的科學思路和方法,並使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在中醫學研究中有了用武之地。

中醫許多原理,特別是天人相應、正邪交爭、陰陽失調、氣機失常及臟腑的許多病症都包含著微生態學的內容和機制。研究表明中藥和針灸的取效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都介入和利用了微生態系統的功能。將微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移植和套用到中醫領域的研究,為繼承和發揚古老的中醫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