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指的是中醫講求辨證施治,根據流感不同類型分別治療,有一訣竅:凡見打噴嚏、流清涕、鼻塞,而無其它症狀,就屬於內寒感冒,不論輕重,服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必效,病去藥止,不留後遺症。若服其它感冒藥,必然無效,而且,還會使病邪加深加重,轉成肺腎等重病。

甲型H1N1流感作為流感的一種,可以用傳統的中醫理論和方法進行治療,從中醫角度講,流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於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如不能及時治療會轉為內傷,引發腎陽衰而陰寒內生,腎絡通於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征,多睏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白通湯、封髓丹、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之類。
所以,治療流感卻服用治療外感的藥物,一定不會有很好的療效。而且,還會將陰邪斂在體內,到一定時間必定會發作。而現行的中、西醫的治療方法,都具有再次將陰邪收斂的作用,如此經過多次積累,最終造成哮喘、鼻炎、咽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治療流感跟西醫完全不同,不用去考慮致病的病毒,只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所以,不論是甲型H1N1流感還是其它什麼流感中醫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治療,而治療的前提是辨證。
流感或瘟疫的發病時間和區域都是有其固定的規律可循的。由於流感和瘟疫都有“溫”和“燥”的特性,一般都會發生在春、秋兩季或季節之交。所以,春季發生疫情多從南方開始,並逐步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向北發展;而秋季發生疫情多從北方開始,並逐步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向南發展。這也是流感病毒(或溫疫病毒)會隨著氣 候溫度和人體溫床的變化而發生變異的原因。
同時,流感和瘟疫的發生區域往往與當地的生活習慣(生活糜爛)和醫療時尚(濫用補藥、寒涼藥或抗生素)有著密切關係。比如:禽畜的瘟疫,主要是由於閹割圈 養而活動減少、帶激素的飼料餵養、刺激大量產蛋等因素,使禽畜的抵抗力大為減弱,也就難以抵禦瘟疫的侵害。人類感染瘟疫的原因也是由於缺少運動、飲食不 節、性交過度造成的元氣不足、免疫力低下。
總之,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就是辨證施治,完全根據患者具體病症的表現、脈象、舌苔等中醫手段進行有效治療,同非典疫情類似,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能收全功。
新增;凡外因百病之襲人,必先與表。表氣壯,陽氣固陰氣守,病由何入!若表氣虛,則陰陽之氣不能御外,故病得而乘之。經曰;虛邪不能獨傷人,必因身形之虛而後客之也。中風則衛(陽)受病,傷寒則榮(陰)受病。大綱三法,用之得當,其病立解,用違(反,不對)變病百出,要知陰生陽長,陰不生何來陽長哪?治病只知依偎的治表抗病毒不去治生陽<表>的陰.強求的去治陽<表>不管陰,陽<表>治好固,陰生無從出皆留與經脈<隧道>臟腑之內.此皆會以五臟相生相剋之里惡化.
新增: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組織中西結合科的三位教授李廷謙、鄒才華和張泰懷,定製了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藥方劑——“華西一號”。
適合正常體質人群的口服湯藥“華西ⅠA號”:黃芩15g、藿香10g、板藍根15g、魚腥草20g、甘草4g。
適合較弱體質人群,提高免疫力的口服湯藥“華西ⅠB號”:黃芪20g、防風15g、黃芩15g、藿香10g、板藍根15g、甘草4g。
將上述中藥洗淨,用水浸過藥面,武火煮沸10至15分鐘即可。(熬煮前需要先將藥材浸泡一段時間.)
“華西ⅠC號”則用於公共場所噴灑消毒:貫眾30g、艾葉30g、薄荷15g。前兩味藥熬煮15-20分鐘後,熄火前再加入薄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