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第七輪衛生部規劃教材《中醫學》(第7版)的配套教材,根據教育部有關精神,為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擴大教材品種,實現教材系列配套而編寫。本書適合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中醫及相關教師和讀者備課、講課、選題、考試組券等參考。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歷史沿革
一、中醫學的起源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恆動觀念
三、辨證論治
第三節 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
一、司外揣內
二、注重整體研究
三、援物比類
練習題
參考答案
試讀章節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
所謂整體觀念,是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和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中醫學中的整體觀念,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是認為人與環境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通過經絡系統tt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的有機整體,因而各臟腑組織器官在結構上、生理上以及病理上有著密切的聯繫。人體的形體結構,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組成並維持人體的基本物質都是精、氣、血、津液;人體的功能活動,互相協調,彼此為用;因而病理上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內臟有病反映於相應的形體官竅,體表組織器官病變影響相應的臟腑,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之間相互傳變,形與神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所以通過觀察分析形體、官竅、色脈等外在的病理表現,可以推測出內在臟腑的病理變化,從而作出正確診斷;治療時則應從整體上加以調治。
(二)人與環境密切聯繫
主要表現在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和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兩個方面。
1.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因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和地區方域環境對人體均有影
響,所以在生理上和病理上人均能與自然界相應,出現相應的變化;在診斷治療時就應“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2.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人不單是生物個體,而且是社會中的一員,具備社
會屬性。社會環境不同,可造成個體的身心機能與體質的差異,從而影響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