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間形態的和諧嬗變》(作者趙萬民)以我國快速城鎮化中特有的城中村為研究對象,對其成因、產生的社會問題和空間形態
進行分析。在人居環境大學科思想導向下,將城市規劃與城市社會學、發展
經濟學和土地經濟學相結合,重點討論了轉型期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社會經
濟與空間形態特徵、產生的機制與歷程,及其大規模市場化改造有可能產生
的消極後果,認為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應統籌考慮城市經濟、社會、生
態與文態環境的綜合效益,兼顧城鄉不同階層的利益,以相關社會群體實現
空間利益分享為主要發展取向,使改造工程成為和諧人居環境的塑造過程,
並提出了與中西部大城市社會空間相融合的、多類型的城中村改造規劃調控
策略。
《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間形態的和諧嬗變》可供城市規劃、建築學、
城市社會學、公共管理學、工商管理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與政府部門的管
理人員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作品目錄
1 導論1.1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狀況
1.2.1 國外相關研究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3 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內容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架構
2 城中村空間形態研究的相關理論與概念
2.1 人居環境科學與本研究核心概念
2.1.1 學科主要觀點
2.1.2 多學科交匯的研究
2.1.3 核心概念
2.2 與城市空間和諧利用相關的理論
2.2.1 城市空間最佳化利用
2.2.2 城市空間公平利用
2.2.3 城市空問適應利用
2.2.4 城鄉空間統籌利用
2.3 假設前提
2.3.1 建築與社會經濟一體的空間形態
2.3.2 空間嵌入性的城市問題
2.3.3 城市空間利益分享是和諧發展的實質性問題
3 空間侵入與反抗:城中村空間形態的生成與析因
3.1 空間侵入、蠶食、破碎:城市化推進
3.1.1 城市低成本快速擴張
3.1.2 低價征地成就跨越式發展
3.1.3 城市空間形態侵入與傳統村落空間形態破碎
3.2 形態畸變:空間管制缺失
3.2.1 房地產市場的膨脹與缺陷
3.2.2 外來人口的剛性需求
3.2.3 土地升值利益博弈下的規劃管理失效
3.3 人居環境空間分割的結果:社會變遷下的空間反抗
3.3.1 二元人居環境規制固化
3.3.2 農民權力貧困和法律救濟殘缺下的行動軌跡
3.3.3 循環博弈的“極品”——深圳城中村案例
3.4 本章小結
4 空間衝突與鎖定: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問題與改造的困境
4.1 城中村空間形態轉化的必然性
4.1.1 物質空間形態問題
4.1.2 社會空間形態問題
4.1.3 改造——城市化質變的必然
4.1.4 轉制——城鄉統籌發展的必然
4.2 改造工程的複雜性與社會衝突
4.2.1 多樣的人口構成
4.2.2 難以規範的集體經濟組織
4.2.3 錯綜的社會關係
4.2.4 混亂的產權關係
4.2.5 巨額的改造成本
4.2.6 難以歸類的村落差異
4.2.7 城中村村民弱勢群體悖論
4.2.8改造過程中的社會空間衝突
4.3 村落改造的社會路徑依賴性
4.3.1 固守和依靠土地的文化觀念
4.3.2 長期形成的生活、生產和交往方式
4.3.3 集體組織管理及其福利保障
4.3.4 政府主導改造的必然性
4.3.5 城中村改造社會空間一體性案例——TXH①還建社區
4.4 本章小結
5 空間嵌入與補充:城中村與城市空間的關係
5.1 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間分布與改造策略特徵
5.1.1 整體規模特徵
5.1.2 村落分布特徵
5.1.3 大規模、市場化、高速度的改造策略
5.2 城中村空間形態:非自覺的多樣複合空間——以武漢市為例
5.2.1 外來人口低門檻創業基地
5.2.2 外來務工者棲居地
5.2.3 高校學生聚居地
5.3 大規模純粹市場化改造對城市空間的影響
5.3.1 空間極化:同質、單一和活力缺失
5.3.2 空間失配:弱勢群體生活成本增加
5.3.3 空間失序:群租——國內較發達地區大城市的警示
5.3.4 社會失穩:已開發國家城市居住空間極化的教訓與政策轉向
5.4 本章小結
6 空間過渡與適應:城中村與城市發展階段的關係
6.1 中西部大城市轉型期的主要特徵
6.1.1 人口轉移的主要流向
6.1.2 城市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產業結構局限
6.1.3 城市非正規就業市場的發展
6.1.4 城市空間轉型的多重複雜性
6.2 城中村空間時態:非正規經濟聚集的過渡性社區——以武漢市QK區為例
6.2.1 鄉城轉移的人口構成
6.2.2 非農化轉向的經濟構成
6.2.3 非正規化的城市就業
6.2.4 城中村非正規經濟的現實合理性
6.2.5 城中村非正規經濟的生存管制
6.3 轉型期城中村空間形態的難以替代
6.3.1 低起點就(創)業空間難替代
6.3.2 低水平社會保障性住房難替代
6.3.3 城中村真正的弱勢群體調查——村中的租戶
6.4 本章小結
7 空間融合與社會和諧:城市規劃的城中村改造調控策略
7.1 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社會空間問題的本質與解決路徑
7.1.1 產權失靈與轉型期社會失調的空間重疊
7.1.2 城市空間權益無序、低水平的共享
7.1.3 特殊時空壓力下的舊改政策調適
7.1.4 由社會空間分隔走向社會空間融合
7.2 城中村和諧規劃的指導思想
7.2.1 規劃之目標
7.2.2 規劃之原則
7.2.3 規劃之基礎
7.2.4 規劃之保障
7.3 城中村改造(治理)規劃的空間融合層次
7.3.1 巨觀——專項統籌規劃
7.3.2 中觀——專項土地資源整合規劃
7.3.3 微觀——建立在改制基礎上的多類型創新規劃
7.4 城中村改造(治理)與多類型城鄉空間融合規劃調控策略
7.4.1 經濟效益優先型
7.4.2 社會效益優先型
7.4.3 生態與文化效益優先型
7.4.4 城中村空間形態漸進融合與空間權益分享的探索
7.5 本章小結
8 空間融合規劃的政策支撐體系
8.1 城中村空間形態和諧嬗變的政策支撐體系
8.1.1 產權重組支撐子系統
8.1.2 社會福利保障支撐子系統
8.1.3 社區居民發展保障支撐子系統
8.1.4 生態與文化保護政策支撐子系統
8.1.5 社區運行管理支撐子系統
8.1.6 規劃建設管理法律支撐子系統
8.1.7 經濟支撐子系統
8.2 制度創新下的城鄉空間融合
8.2.1 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國民待遇差距
8.2.2 促進國民待遇一體化的制度變革
8.2.3 構建城鄉統籌的不動產市場
8.2.4 一個統籌改造城邊村的實例——FZL社區
8.3 本章小結
9 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結論
9.2 後續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武漢市城中村綜合改造土地處置及建設規劃的有關政策
B.武漢市體改辦關於“城中村”綜合改造集體經濟組織改制的意見
C.“城中村”綜合改造撤銷村民委員會組建社區居民委員會實施方案
D.“城中村”綜合改造農業戶口改登為居民戶口實施方案
E.武漢市關於“城中村”綜合改造村改居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
F.關於城中村改造中廉租住房和周轉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
G.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及參加科研簡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