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繪畫“體異性通”論——石濤與塞尚藝術比較研究

中西繪畫“體異性通”論——石濤與塞尚藝術比較研究

《中西繪畫“體異性通”論——石濤與塞尚藝術比較研究》是201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鎮。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李鎮圖書詳細信息:

封面封面

ISBN:9787302247173

定價:56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1-3-4

圖書簡介

中西繪畫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二者體異而性通。本書綜合運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石濤與塞尚兩個生活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中卻同樣分別是中西藝術史中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及其藝術的差異性與相通性的比較,觀察中西繪畫的流變與永恆及其關係,審視生命的繪畫與繪畫的生命之間的互動關係,嘗試在“藝術何為?”“繪畫何為?”這兩個命題的多元答案中作出個人化的選擇。

本書適用於藝術、美術、繪畫領域的學生及研究者和美術愛好者。

圖書前言

本書從跨文化的藝術無國界的視野,以及藝術和生命的關係把兩人緊緊聯繫在一起,從各自的生平、性格、生活狀況、創作思想諸方面探索了藝術大師生成的原因以及藝術生命內外的互動,諸如心和物的關係、藝術和生命的關係、永恆和流變的關係、傳統和當代的關係都屬於本書的討論範圍。

李鎮為了收集相關資料文獻,特地前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跨國藝術研究中心(TrAIN Research Centre,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UK),跟隨奧琳安娜· 巴德利(Oriana Baddeley)教授研習了塞尚與西方現代繪畫整個藝術生命的歷程,並翻譯閱讀了許多關於塞尚的研究論文和專著,歷時半年之久,為本研究收集了很多國內見不到的資料,找到了與石濤相對應的問題。

石濤與塞尚雖然屬於各自國度的社會人,但二者更屬於自然人、文化人、自由人、為藝術而生的人,儘管相互之間有這樣那樣的千差萬別,他們把繪畫視為天地之大法,視萬物無分別、無界域,是相通的;視繪畫為探索未知,以生命體驗生命,是相似的;視繪畫為生命的延綿和真性的照面、性情的陶冶,這些也是無分別的。他們都以自己的宇宙觀、人性觀理解藝術、解釋藝術、創造藝術,他們都超越功利、超越自我、超越現實、超越已知、超越各種社會價值觀,過著避世的生活。塞尚以一個蘋果震動西方,石濤以“一畫之法”名論東方,塞尚與石濤既是各自時代的產兒,也是那個時代的叛逆,更是東西繪畫高峰相會的巨人。

他們面對自然,實際如何和應當如何都做出了獨立的思辨,他們都以生命去體悟生命,用看不見的去畫看得見的,他們的繪畫不僅代表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獨特體悟,也包含了自己內在生命的根性,更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信仰。但是,他們所達到的繪畫境界和高度卻是相通的,他們保持獨立自由的藝術家精神是一致的,走向未知的探索是共同的。

他們面對傳統在崇尚中得到啟示,在破壞中進行重建,在繼承中獲得新生,他們始終處在已知和未知的交界處,因此他們都繼承延展了傳統。

他們面對自我都處在忘我的狀態中,他們知道忘我、無我方能使自己的心境清明,無垢無塵,反射出自然與自己的本真。因此他們都不圖名利,各自隱居作畫,視繪畫為生命。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繪畫大師面對藝術的那種嚴肅性、追求藝術真理道路的孤獨性,他們內心的光明、神秘、陌生是世人難以理解的,因此他們也是孤獨、痛苦的,超前的。

中西繪畫的比較研究就是要研究這些大師們藝術生命的精神,認識世界的角度和高度,他們特殊的心靈所發現的特殊性;研究文化的獨立與融合、差異與相似、自性與共性;研究藝術高貴的秉性、整一的特性、不凡的個性、神秘的天性;研究藝術家承上啟下的來龍去脈,研究那個時代所呼喚的真理的流變性。李鎮在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對後人是一份可資參考的極好的研究案例。

只有在對藝術進行比較研究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看清楚我們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優勢,並善加保持、利用、發揚這些文化價值和特徵。中國當代文化需要共通性中的獨特性、高峰相會中的優勢互補。藝術源於外在客觀和內在主觀二者高度統一的生命體悟,生命對生命精神的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言……………………………………………………001

第一節 中西與新舊…………………………………………………………………………005

一、從“佛教輸入”到“西學東漸”…………………………………………………005

二、從“中體西用”到“中西會通”…………………………………………………007

三、從“兼容並包”到“中西融合”…………………………………………………009

第二節 分合的爭論………………………………………………………………………011

一、徐悲鴻的“改良論”………………………………………………………………011

二、林風眠的“調和論”………………………………………………………………013

三、潘天壽的“距離論”………………………………………………………………015

第三節 方法的選擇………………………………………………………………………017

一、三種方法的演變:影響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017

二、兩條平行的脈絡:石濤研究與塞尚研究…………………………………………019

三、一篇文章的啟示:劉海粟的《石濤與後期印象派》……………………………023

第二章 承前啟後 石濤與塞尚在藝術史中的貢獻比較……025

第一節 從元四家到揚州八家……………………………………………………………029

一、趙孟頫與元四家……………………………………………………………………029

二、揚州八家…………………………………………………………………………037

第二節 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到野獸派、立體派……………………040

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與馬奈………………………………………040

二、野獸派與立體派…………………………………………………………………046

第三節 四僧中的石濤和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中的塞尚……………………………049

一、石濤與八大山人、髡殘、弘仁…………………………………………………049

二、塞尚與高更、凡·高、修拉…………………………………………………053

第四節 筆墨之爭與形色之辯……………………………………………………………057

一、中國繪畫的筆墨之爭……………………………………………………………057

二、西方繪畫的形色之辯……………………………………………………………059

第三章 體異性通 石濤與塞尚藝術生命綜述………………063

第一節 生命的體異性通…………………………………………………………………066

一、時代之子……………………………………………………………………………066

二、故鄉他鄉……………………………………………………………………………068

三、矛盾性格……………………………………………………………………………071

第二節 藝術的體異性通…………………………………………………………………074

一、知行合一……………………………………………………………………………074

二、面面俱到……………………………………………………………………………077

三、孤獨寂寞……………………………………………………………………………083

第四章 一分為三 石濤與塞尚藝術探索的三階段比較…087

第一節 “我自用我法”與“浪漫、表現、幻想”……………………………089

一、松江證道、旅居宣城、禪寄一枝…………………………………………………091

二、巴黎之夢、落選沙龍、隱居故鄉…………………………………………………096

第二節 “不立一法,不捨一法”與“印象、技術、自然”…………………………097

一、泊船廣陵、二見康熙、北上京津…………………………………………………100

二、蓬圖瓦茲、印象時代、普羅旺斯…………………………………………………105

第三節 “一畫之法,乃自我立”與“古典、和諧、永恆”…………………………109

一、皖南皖北、大滌堂主、故友新朋…………………………………………………111

二、訣別左拉、轟動巴黎、忘年之交…………………………………………………116

第五章 “一畫”與“古典”石濤與塞尚藝術核心理論比較…123

第一節 “一畫之法”與“以自然重畫普桑”…………………………………………125

一、心源與自我的主要、直接來源…………………………………………………126

二、心源與自我的次要、間接來源……………………………………………………127

三、心源與自我的核心地位與平衡功能………………………………………………128

第二節 “尊受”與“藝術是一個與自然平行的和諧體”……………………………128

一、“尊受”……………………………………………………………………………129

二、“藝術是一個與自然平行的和諧體”……………………………………………131

第三節 “具古以化”與“從印象派中發展出某種堅固、持久的、像博物館藝術一樣的藝術”…132

一、“具古以化”………………………………………………………………………133

二、“從印象派中發展出某種堅固、持久的、像博物館藝術一樣的藝術”………134

第四節 小結………………………………………………………………………………136

第六章 古人之心 石濤古人觀與塞尚傳統觀比較…………139

第一節 南北宗與現代性…………………………………………………………………141

一、董其昌及其“南北宗”之說……………………………………………………142

二、波德萊爾及其“現代性”之論…………………………………………………143

第二節 石濤與王原祁………………………………………………………………148

一、王原祁與“四王”的過猶不及…………………………………………………149

二、石濤的矯枉過正………………………………………………………………154

第三節 塞尚與畢沙羅………………………………………………………………157

一、畢沙羅與印象派的異化………………………………………………………158

二、塞尚的修正……………………………………………………………………161

第四節 小結…………………………………………………………………………163

第七章 造化之象 石濤造化觀與塞尚自然觀比較…………165

第一節 “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元”…………………………………………………167

一、“天人合一”與“人合於天”……………………………………………………168

二、“主客二元”與“主客對立”……………………………………………………168

第二節 自畫像……………………………………………………………………………169

一、《種松圖》與《自畫像》…………………………………………………………170

二、《睡牛圖》與《自畫像》…………………………………………………………172

三、小結…………………………………………………………………………………174

第三節 黃山與聖. 維克多山……………………………………………………………175

一、《黃山圖》與《黃山八勝圖冊八開》……………………………………………175

二、《從貝爾威看聖. 維克多山》與《從勞伏看聖. 維克多山》……………………178

三、小結…………………………………………………………………………………180

第四節 墨竹與蘋果……………………………………………………………………180

一、《竹石梅蘭圖》…………………………………………………………………181

二、《蘋果與橘子》…………………………………………………………………182

三、小結…………………………………………………………………………………184

第五節 詩意圖與玩牌者……………………………………………………………184

一、《唐人詩意圖冊八開》…………………………………………………………185

二、五幅《玩牌者》……………………………………………………………………187

三、小結…………………………………………………………………………………189

第六節 長卷與巨製……………………………………………………………………190

一、《清湘書畫稿》…………………………………………………………………191

二、三幅《大浴女》……………………………………………………………………194

三、小結…………………………………………………………………………………196

第八章 心源之悟 石濤心源觀與塞尚自我觀比較………199

第一節 兩種視角與三個層次……………………………………………………………201

一、大我與無我………………………………………………………………………202

二、本我、自我與超我………………………………………………………………204

第二節 出入與此彼……………………………………………………………………206

一、佛禪與“一畫”…………………………………………………………………206

二、老莊與“一畫”…………………………………………………………………209

三、《周易》與“蒙養”、“生活”………………………………………………211

四、理學與“一畫”…………………………………………………………………213

第三節 理智與情感……………………………………………………………………216

一、笛卡爾—普桑—塞尚……………………………………………………………216

二、康德、黑格爾—安格爾—塞尚…………………………………………………219

三、叔本華、尼采—德拉克洛瓦—塞尚……………………………………………221

四、柏格森—塞尚……………………………………………………………………223

第九章 結論……………………………………………………227

第一節 石濤與塞尚藝術的差異與相通………………………………………………229

一、石濤與塞尚的差異與相通………………………………………………………229

二、生命的繪畫與繪畫的生命………………………………………………………231

第二節 中西繪畫的體異性通…………………………………………………………232

一、永恆與流變………………………………………………………………………232

二、體異與性通………………………………………………………………………234

第三節 結論的意義……………………………………………………………………235

附錄………………………………………………………………239

石濤與塞尚比較年表………………………………………………………………………241

參考文獻………………………………………………………257

後記……………………………………………………………26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