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水丸

中藥水丸(糊丸)現在已經被臨床廣泛套用,它們具有體積小、表面緻密光滑、便於吞服、不易吸潮,可掩蓋藥物不良氣味,生產設備簡單等優點。

簡介

當前生產的機制水丸工藝已經突破了原有傳統的水泛丸工藝特點,結合了糊丸的某些操作工藝,使傳統水泛丸操作繁瑣的工藝被改進,使生產變得更加便利,產量和質量更易得到控制。現將操作工序報告如下。

操作工序

原料的處理

飲片經粉碎成細粉(80-100目),需要提取部分應提相應濃度的浸膏,藥粉經鈷60照射滅菌後待用。

粘合劑的製備

這一工序在水丸整個製作中是一個相對很關鍵的環節,如果粘合劑過稀或過稠,那么就會使軟材粘性小或攪拌不開,導致不易制丸。澱粉一般常作為粘合劑的原料。澱粉加水在70攝氏度左右,糊化製成的稠厚膠體液,放冷後呈膠凍狀,使用濃度一般為15%~25%,常用為20%,應根據原輔的性質及出丸的軟硬度要求而定。澱粉漿的製法有煮漿法和沖漿法二種。煮漿法系將澱粉加全量冷水攪勻,置夾層容器內加熱攪拌使糊化製成;沖漿法系取澱粉加少量溫水混懸後沖人一定量沸水(或蒸汽),便糊化而成。因為沖漿法現用現制,避免浪費,而且方法簡便,因而常被採用。

混合

藥粉倒入混合機內(需加入浸膏,先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適量澱粉漿,一般粉漿比為2.5:1,(需加蜜者,也可以加入適量煉好的蜂蜜),蓋蓋攪拌,混合均勻後,手感軟硬適度,握之有粘性,松之稍發散即可。

制丸

按藥品工藝要求,把制丸機換好刀具,加注潤滑劑(一般用濃度為60%左右乙醇)。加入混合好的軟材,機器成丸,接藥盤盛藥在2cm左右厚,太厚影響丸型。

乾燥

機器製成的丸粒相對比較軟,最好成丸後有一個晾丸過程,這樣使丸粒表面變硬,人乾燥室前,再分盤攤開,減少粘丸,提高成品率。丸粒一般控制在80℃以下乾燥,含揮發成分藥丸應控制在60攝氏度以下乾燥。注意:長時間高溫乾燥可能影響水丸的溶解速度,宜採用間歇乾燥方法。

包衣

為了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減少藥物刺激性,改善外觀,筆者對水丸進行包衣。包衣過程在包衣鍋內進行,加粘合劑(常用糖漿,濃度65%~75%)添加包衣材料(原藥材細粉或有色材料)。用滾轉包衣法包裹,直到丸粒表面光滑、光亮。

選丸

少量可人工選,大量生產則利用振動篩,滾筒篩及檢丸器選丸,挑除連丸、殘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