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角石
英文(Sinoceras)
解釋
目前所知,它僅產於中國,是中國的特有化石之一,其名Sino—(震旦)為中國之古稱。它是中國典陶紀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四億四千多萬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兇猛食肉動物。由於滄海桑田,大自然地質歷程變遷,今埋藏於堅硬的石灰岩中,故取之不易,得之更難,從而使其更顯珍貴。隸屬於頭足綱塔飛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屬,生存於距今4.48-4.68億年前的奧陶紀中期,是當時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全為食肉性。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地區。其主要特徵是:殼中等大小,長椎形,擴大率為1.6-1.9;殼體直徑向口部增大非常迅速,氣室高約為殼頸的1/2;隔壁下凹深達半個氣室,殼表具細而均勻的波狀橫紋;體管較細,位於近殼的中心;隔壁頸較短,小於氣室高度的1/3。目前,從湖北中奧陶世灰岩中,陳列於南京博物館保存完整、結構清晰,長近0.95米的震旦角石,為罕見珍品,於1994年收藏。後又發現了一根長162厘米,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古無脊椎動物化石。地質年代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奧陶”原是英威爾斯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質學家用作地質年代名。約開始於5億年前。結束於4.4億年前。當時氣候溫暖。全世界幾乎都被淺海海水淹沒。震旦角石具有堅硬的外殼,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或盤卷的。許多種類殼的表面發育有不同的紋飾,如結節、瘤、各種橫紋、豎紋等,體內隔壁、體管等構造也很不相同,它們都是重要的鑑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