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中華雙腔吸蟲(學名:Dicrocoelium chinensis)為雙腔科雙腔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四川、青海、陝西、西藏、內蒙古等地,營寄生生活,終末宿主綿羊、山羊、黃牛及人,寄生於肝臟以及膽管。基本信息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動物門 - Trematoda:吸蟲綱 - Digenea:復殖目 - Dicrocoeliidae:雙腔科 - Dicrocoeliinae:雙腔亞科 -Dicrocoelium:雙腔屬 |
學名: | Dicrocoelium chinensisTang et Tang,1978 |
中文名: | 中華雙腔吸蟲 |
中文拼音: | ZhōngHuáShuāngQiāngXīChóng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文獻
- 陳心陶 . 1985. 中國動物志 扁形動物門 吸蟲綱 復殖目(一). 北京:科學出版社 . : 1-697.
生物學描述
第一中間宿主:同型闊紋蝸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枝小麗螺(Gan- esella virgo)(自然感染)和華蝸牛(Cathaica fasciola)(自然感染)。第二中間宿主: Camponotus compressus(山西安澤,自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黑龍江扎旗,人工感染及自然感染)Formica gagates(吉林,烏蘭浩特,自然感染)。
終末宿主 綿羊、山羊、黃牛及人。
寄生部位 肝臟、膽管。
生活史(圖70、71) 本蟲種生活史與矛形雙腔吸蟲相似,經過蟲卵、毛蚴、二代胞蚴、長尾型尾蚴(粘球)、囊蚴(後蚴)、童蟲和成蟲各期。各期特點如下:
蟲卵:0.045—0.051×0.030—0.033毫米,不對稱卵圓形,一端具卵蓋。成熟蟲卵呈咖啡色,透過卵殼可以見到包裹在胚膜里的毛蚴。在卵殼中的毛蚴呈前端尖銳的爪子形,神經團三角形,頂部有一錐刺;體後半部有二個含細勻顆粒的排泄囊泡。此形態特徵可以和胰闊盤吸蟲蟲卵中的毛蚴呈橢圓形神經團橫橢圓形及二排泄囊泡顆粒粗大的特徵相區別。
毛蚴:蟲卵被適宜的貝類宿主吞食後到靠近肝臟的腸管中後才能孵化出毛蚴。毛蚴大0.032—0.035× 0.024—0.026毫米,體柔弱淡灰白色,呈粗短紡錘形或梨狀。體表披有二塊長三角形纖毛板,其底邊從體上半部對稱地互動地向體後半部包繞而下。 頂端的錐刺長約10—12微米,在它的下端有一個三角形的神經團。體後半部除有二個圓形具細顆粒的排泄囊泡外尚有數個淺淡灰色的胚細胞。在蝸牛腸管中孵出的毛蚴在靠近肝臟部位鑽過腸壁著生在肝細胞間隙。
母胞蚴:在室溫18—25℃中感染後51—53天早期母胞蚴大0.94—1.2×0.94—1.0毫米,厚約0.3—0.5毫米。薄膜狀外壁包繞外圍,其內有由體細胞構成的小隔室,空隙中充滿許多胚細胞和小胚球。75—80天的母胞蚴大3.196—4.1 × 1.298—3.196毫米,其體中充滿不同大小的胚球和早期子胞蚴。 感染後90—110天的母胞蚴有的尚與75—80天的大小相似,有的由於其體內子胞蚴數量增多和長大而被脹破,子胞蚴則分散到大片肝組織中。
子胞蚴:蝸牛吞食蟲卵後67—73天出現的早期子胞蚴雛體大0.15—0.48×0.1—0.26,此時它們都在母胞蚴體內的小隔室中發育。 最早期的子胞蚴只比胚球略大些的橢圓形個體,在體前端有由許多體細胞聚集、頂端有口狀凹陷的吻部。體表包被一層薄壁,體內充滿胚細胞,或有一二個小胚球。此時略大的子胞蚴其前端吻部已呈生產道雛形,生產道內壁常從開口處向外翻出。 91—106天的子胞蚴大1.35—2.46×0.22—0.37毫米,生產道長0.08—0.17,體內含有不同發育期的尾蚴胚體和少數的胚球和胚細胞。尾蚴胚體體部大0.08—0.12 ×0.08—0.1(無尾部的),已有尾部出現的尾蚴胚體體部大0.18--0.2×0.1--0.13,尾長0.1--0.13毫米。在室溫28℃一32℃條件下大約四個多月可發育到成熟子胞蚴。此時子胞蚴大2.1--4.5×0.31--0.5,平均3.59×0.41毫米;生產道部份長0.07—0.28;其他部份體壁厚0.02—0.03。體內充滿成熟尾蚴,尾蚴數約16—41條。不十分成熟的子胞蚴體內則只有少數成熟尾蚴,其他是不同發育程度的尾蚴胚體和少數胚球。尾蚴:在尚無尾部或只有極短尾部的尾蚴胚體中就已有隱約的口、腹吸盤及咽的構造出現,口吸盤背上方有一凹形的錐刺囊和錐刺的雛形。 在體中央腹吸盤附近隱約有拾個左右的大穿刺腺腺細胞存在,細胞質內容顆粒極細勻、淡灰色,腺管尚不明顯。隨著胚體長大其體內結構逐漸明顯。 成熟尾蚴體部大0.37—0.4×0.143—0.175毫米,尾部長0.5;一0.8毫米,尾基部寬0.09—0.11毫米。 口吸盤大0.07—0.08×0.065—0.073毫米,位於次頂端;其上背方有一大0.024—0.028×0.023—0.025毫米的錐刺囊;錐刺雞腳趾狀,長約0.022毫米。咽大約0.018×0.020毫米,緊隨在口吸盤之後;食道細長,二腸管到腹吸盤上部水平後即不明顯。腹吸盤大0.067—0.073×0.075—0.080毫米,位於體中橫線略前。排泄囊盲長囊狀在體後端1/3部位中央,囊壁細胞數目多,淡褐色。二排泄管在腹吸盤二側各分成前後二管。焰細胞明顯其排列公式為2[(2+2+2)+(2+2+2)]=24。中央穿刺腺細胞三對,細胞小棕褐色;大穿刺腺細胞共約13對,排列成六個層次,從腹吸盤背上方水平直到體部後端。從腹面觀其各層細胞數目是2,4,4,6,5,5;從背面觀最後一、二層腺管遮蓋了其他層腺細胞。中央穿刺腺和大穿刺腺的管道各二束對稱地在食道和口吸盤二旁婉蜒上行開口於錐刺囊二旁緣。 尾基部呈一個圓球蒜頭狀,由此到尾末端表面上有許多細緻的有規則的條紋。 尾部內由一些不規則的斜形細胞鑲合著,中央縱走一條不明顯的排泄管。粘球:中華雙腔吸蟲尾蚴成熟後亦以粘球形式排出蝸牛體外,粘球呈半液體膠狀,透明灰白色,粘球大3.4—8.7×1.9—9.2毫米,可由一粘球分成數個大小不等的小粘球。在粘液中的尾蚴活潑地伸縮活動,體部略收縮,尾部成扁帶狀伸長,其長度可比原來長度長一倍多,達1.28—1.5毫米。囊蚴和後蚴:粘球被適宜的螞蟻宿主吞食後,尾蚴體部鑽過螞蟻胃壁到其血腔中形成囊蚴,三天的囊蚴大0.18—0.21×0.12--0.13毫米,囊壁薄膜狀,後蚴彎曲在其中,囊蚴在血腔中逐漸長大,囊壁逐漸增厚,成熟囊蚴橢圓形0.32—0.39×0.22—0.25毫米,壁厚0.024—0.028毫米,淡咖啡色;共有三層,外是一層薄膜,中層厚膠狀,內層是柔軟組織樣的厚膜,上有稠密的顆粒與蟲體組織相似。後蚴與囊壁之間有很大空隙。成熟後蚴脫囊後呈條狀,大0.51—0.72×0.076—0.118毫米;體表兩側及口孔邊緣布有對稱排列的小乳突。口吸盤大0.076—0.080×0.071--0.072毫米,位於次頂端。咽0.019—0.024×0.019--0.024。腹吸盤很大,0.11O—0.118×0.120—0.141毫米,其橫徑大大地超過體寬度;腹吸盤外包圍一層薄膜,在兩側此薄膜各形成一耳狀突起。腹吸盤後方體長度短於其前方的體長。穿刺腺已不明顯,僅餘一些管道的痕跡。排泄囊長管狀,頂端有二膨大的分瓣,排泄管分支情況同尾蚴。
童蟲:早期未性成熟的童蟲大3.7—4.25×1.45—1.55毫米,形狀很像腔闊盤吸蟲的童蟲,但本蟲種在腹吸盤水平體兩側向外突出,其前方體部成一頭錐狀。二睪丸並列在腹吸盤後方,在睪丸後方的卵巢,子宮曲及卵黃腺都逐漸顯現,但尚無蟲卵,隨著蟲體發育長大,腹吸盤後方體部長度與前方體部長度的比例逐漸加大。前部與後部的比例從1:1.6--1.85逐漸變成1:2.13到1:3—3.2,子宮圈中蟲卵從無到有,並逐漸加多和逐漸成熟,體內生殖器官幾乎充滿身體大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