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活動
“中華誦” 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提出的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提高國民語言文化素質,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這項以“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旗幟的活動自2007年開始舉辦以來,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好評,成為一項年度重要的語言文化活動。
“中華誦”活動於2007年由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中華誦”利用語言文字與文化互為載體的特點,通過誦讀和書寫經典,使雅言華章所承載的中華優秀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經典誦讀大賽、傳統節日晚會、中小學生夏令營、經典誦讀進校園晚會、大中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古辭新韻創作大賽等六大系列。使人民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加深了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得到了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回響。
2009年,以“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為己任的中國文明網負責承辦中華誦活動官方網站,及時發布賽事信息,組織全國網路預賽,並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強強聯合,在網路、電視兩大媒體上掀起民眾性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研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相關信息
各界關懷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為“中華誦”經典誦讀大賽製作篆刻印章。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啟德為大賽題詞:“雅言傳承文明,國語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溝通你我心靈,經典浸潤人生,規範字橫平豎直,鐵劃銀鉤凝聚華夏魂魄”。
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柳斌同志為“中華誦”題詞:“一曲中華誦,殷殷赤子情”。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為活動題詞:“中華誦”。
各方反應
誦讀名家薛中銳參與“中華誦”活動的感受與體會:
舉辦“中華誦”活動是功德無量的,它是傳承歷史、化育今人的大手筆,對得起祖先,惠及後代,人民需要它!所以從活動開始,我在心靈上就覺得參與此項活動義不容辭,在情感上是我內心擁抱的事業。每一次做“中華誦”賽事評審,我都事先熟悉稿件,絕不敷衍了事,點評時儘量準確生動;每一次擔任表演嘉賓,我都全身心投入,盡一切可能朗誦得入情、入理、入心、入境,使觀眾感動。我幾次推掉了報酬不菲的商業演出,以“中華誦”活動為自己的第一任務。
10位專家談經典誦讀: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柳斌認為,開展誦讀活動有多方面的收穫,首先可以使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對語言文字更加重視。我們現在不重視語言,重文輕語,重文裡面又是重外語輕母語。而且,對外語的達標要求很高,但是對母語卻沒有什麼要求。更為嚴重的是,現實中存在重物質輕精神、重物質產品輕文化產品的現象,因此有必要通過開展各種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來改變這種狀況。對此,可以由專家、學者和老師帶領青少年一起開展誦讀活動,這對於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潛濤說,經典誦讀的生命力、價值及影響,主要在於與時代的結合,與民生、素質教育的結合。第一,語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屬於文化的範疇,必須有一個價值導向。誦讀經典把傳統文化與近代以來的先進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理論密切地結合起來,使語言文化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導向。第二,經典誦讀抓住了一個發展的動力之源問題。語言文字與誦讀這種形式的結合,不是現在提出來的,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比如說《三字經》是可以誦讀的,這種結合為語言發展提供了比較廣泛的民眾基礎。第三,經典誦讀是語言文字發展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文化的發展離不開3個承接——與傳統文化、與現實、與世界文明的承接。誦讀經典為整個語言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動力之源。第四,這也是語言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朗誦不是僅僅在於音質的美,沒有朗誦者自身的境界和思想品位,就不容易去感染、影響人。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頌認為,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全社會依然存在的重文輕語的傾向,當然也包括輕視朗誦,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目前我們的文化現狀是值得憂慮的,因為我們的文化從“文革”開始與傳統斷裂,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奇缺,社會道德滑落有些已經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這都是我們民族精神缺失的結果。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是弘揚民族精神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也是一個很好的視窗,推動了人們對有聲語言的認識,從有聲語言裡感受文化底蘊,獲得美感的享受。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巢宗祺指出,我們都有一個體會,朗誦革命先輩的詩篇,會感到熱血沸騰。這說明誦讀不僅僅是語感的培養,也使人受到思想的薰陶,會帶動個人審美趣味、人文修養的提升。有的人可能不明白,覺得讀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能生產出糧食、住房、汽車?確實不能,但誦讀能產生強大的、無形的民族凝聚力。如果說一個人積累了100篇優秀詩文,他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心裡都會惦記祖國,他還會讓子孫後代去讀,他知道這裡面的美和價值。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徐健順說,吟誦是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因為吟誦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另外,吟誦也是非常強調個性、強調理解的,它對培養個性,培養創造力都是很有好處的,適合古代詩詞文賦的學習。 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樹蔭看來,“中華誦”進高校,對提高現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素質是很有意義的。應該說,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欠缺是個不爭的事實。經典誦讀活動進入高校,使學生了解熟悉、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是有好處的。而且,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到底怎么搞?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國家做了不少事,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顯然也存在不少問題,而“中華誦”活動進校園無疑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 中國教育電視台副台長呂學武表示,從2007年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開始推出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時,中國教育電視台就是非常積極的參與者和堅定的支持者。如今,我國正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中包含著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優秀的經典作品是民族之魂的一個濃縮。誦讀經典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中國教育電視台會以很大的熱情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
清華大學教授劉書林認為,經典誦讀活動主要還是要有合適的內容。讓孩子們誦讀,一定要抓住經典,要選符合時代需求、對社會發展和心靈陶冶起積極作用的著作。要用堅持主旋律的態度和觀點來挑選,不能出差錯,比如選一些共產黨人的進步性的作品,就很能鼓舞人。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韓經太指出,選擇經典,肯定不會選一些文字不優美、誦讀起來也不優美的經典。而是通過美聲誦讀美文,達到美育的效果。之所以要進國小、進中學、進大學,就是通過對美文經典的誦讀塑造下一代美好的心靈,其實就是3個“美”字:美聲、美文、美育。選擇經典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真、善、美。我們選擇真、善、美的東西,是讓青年學生、讓下一代首先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道德上純粹的人,然後逐漸富有一種民族感情和愛國主義情操,這樣循序漸進的教育效果會更好一點。因此,選擇經典誦讀的篇目時,不要急功近利,儘量採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否則會適得其反。
山東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薛中銳說,把經典誦讀活動搞得時尚一些,我很贊成。這個誦讀不能僅在那兒念,也不能僅在那兒背,有時候背出來也不感人。我曾經找過一些朗誦經驗豐富的人,選擇一些他們鍾愛的、有特點的作品來朗誦,效果其實很好。而且,有必要和有關部門聯繫,把這些名篇譜成歌曲,一邊誦一邊唱,還可以編成舞蹈跳一跳,甚至以京劇的形式來演唱,但是要以誦讀為主,最終目的是讓誦讀晚會、演出讓更多的人感動。此外,在中國小課程里,對經典誦讀應該怎么規定,誦讀哪些內容,相關部門應該作出具體的規定,這對於中小學生熟悉經典、熱愛經典,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