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儘管“年老色衰”,看上去像塊不起眼的“烤紅薯”,但歲月不能掩埋它昔日的光華。它是一柄仿生寶劍,劍柄坐地,就是一桿破土而出、英姿颯爽的翠竹!
這把玉柄鐵劍,一下子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
“中華第一劍”,昭示著鐵器時代降臨中國,其帶來的生產力革命與“鐵軍”誕生,必將摧毀周初“封建親戚,屏藩宗周”建構,新的大一統的秦、漢帝國,行將崛起於東方……
玉柄鐵劍刺開泱泱吾華鐵器時代
“一片兒晶瑩透亮的美玉,方方正正的,約2厘米見方的樣子;中間有個小孔兒,嵌著亮晶晶的綠松石。玉質很好,溫潤白亮,好像是新疆產的和田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龍正先生在玉柄鐵劍陪伴虢國國君虢季“沉睡”黃泉2600年、於1990年重見天光時,第一眼所能看到的玉柄鐵劍,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玉片兒——“中華第一劍”劍柄的頂端斷面。
“玉器!玉器怎么能放在這兒?”王龍正非常疑惑,“玉器,應當放在棺內!槨內棺外出現玉器,當然讓人驚訝!安放玉柄鐵劍的地方,在虢季墓槨室的東南角;這地方,放的都是些青銅車馬器、兵器,根本就不是放置玉器的地方兒!”
現在我們知道,當初把玉柄鐵劍與車馬器(戰車上的青銅飾物)、兵器放在一塊兒,是非常合適的。“但考古發掘是自上面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揭露,玉柄鐵劍是直立倒插在那兒的,當初我做夢也想不到,它就是玉柄鐵劍呀!”王龍正說。
因為是下午清理出來的,還沒搞清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就收工了。“搞得我一晚上都沒睡好,老是想著它!”王龍正回憶道。
第二天,接著清理,發現玉器由方形過渡成了一個圓柱狀的東西,上面還刻著花紋什麼的。這,讓王龍正更加疑惑:“這樣的器物,見所未見。這塊根本不應放在這兒的玉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清理。“是鐵!是鐵鑲在玉器裡面!”王龍正大叫起來。
儘管考古學家還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但此時,他們關注的已經不是玉器為什麼放在它不應該放的地方,而是鐵,鐵,鐵!!!
“大家圍了過來,都不相信是鐵!這個時代,不應該有鐵器,太不可能!”王龍正回憶著,“姜濤(虢國墓地考古隊隊長)看後,說是鐵。因為下部還埋在土裡,沒有看到鋒,還是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
此時,它到底是什麼器物,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最為重要的是,它竟然是件鐵器!
為慎重起見,暫停對它的清理髮掘,開始處理它周邊的青銅車馬器、兵器。
“兩天后,對其進行重點清理,發現它雖然整體斷裂,但中間還是有很細很細的部分連在一起。鐵鏽上,還能看到絲絹包裹後留下的痕跡。現在也有人傳說,它的外面還有個皮質劍鞘。也許是化驗出來的?這事兒我不知道。作為一位考古工作者,我主要負責發掘,觀察與記錄。當時,我沒有看到皮質劍鞘的存在或痕跡,只看到了它被絲絹包裹而留下的痕跡。”
再往下清理,發現它的鋒端插在木槨底部——這一插,阻斷了它的氧化,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一個寶貴而完整、至少看上去還銳不可當的劍鋒!“也許因了玉柄鐵劍直立倒插的緣故,當木槨年久損毀,瞬間坍塌時,一股自上而下的強大衝擊,把它給折掉了。因為黃土頃刻而下掩埋了它,所以直到我們發掘時,斷掉的玉柄並沒有倒下與劍身分家,還是直立在那兒的,而且中間似乎還有很細很細的連線。當然,你說這是劍斷銹連,也是可以的。”
開始,考古學家們還不敢把這個鐵傢伙叫“劍”。“我們最初想,還是叫‘玉柄鐵削’吧,或者‘玉柄鐵匕首’!”王龍正先生說,“但鐵削就是個削刀,一般單刃不說,還在生產工具的範疇內。而玉柄鐵劍出土於兵器區,還是雙刃的,叫‘削’,顯然是有些不合適的。之後,大家傾向於叫它‘玉柄鐵匕首’,畢竟它不長,才33厘米(因為折斷,造成測量時取度不一,另一說是34.1厘米)。後來,大家覺得匕首不如劍好聽威風,等到正式定名時,就把它命名為‘玉柄鐵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