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燈謎藝術館

1992年春創建的“中華燈謎藝術館”,當時在全國是一大創舉,是一項“前不見古人”的偉大工程,博得海內外普遍的讚揚和支持。各地謎友紛紛捐贈文物資料充實館藏,共發出“收藏證書”就逾二千多份,其中擁有的涵蓋古今中外的近二萬冊燈謎書刊,目睹反映謎事繁榮的四千件實物展品。後遷入威震閣,1999年新館開館。

1992年春創建的“中華燈謎藝術館”,當時在全國是一大創舉,是一項“前不見古人”的偉大工程,博得海內外普遍的讚揚和支持。各地謎友紛紛捐贈文物資料充實館藏,共發出“收藏證書”就逾二千多份,其中擁有的涵蓋古今中外的近二萬冊燈謎書刊,目睹反映謎事繁榮的四千件實物展品。後遷入威震閣,1999年新館開館。
威鎮閣俗稱八卦樓,是漳州城的標誌性建築,福建省十大古建築之一。威鎮閣始建於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數百年間,幾經毀建。1997年重建,為三層八角樓閣,占地9畝,高57.88米,踞九龍江畔,望漳州府城,與建在芝山上的威鎮亭遙相回響。
館藏的鎮館之寶更是意義非凡:
第一寶,張超南撰、張起南書之“山輝書屋”楠木楹聯。上聯“山作驚濤時襟雲氣”,下聯“輝生明月可沁詩心”。上下聯尺寸各為長180公分、寬30公分,厚2.5公分。該珍品是1989年為籌辦漳州首屆中華燈謎藝術節的重點項目“紀念張起南誕辰111周年、中華燈謎資料聯展”時。在龍巖謎友江中亮、熊興民的熱心促成下,由永定張起南宗親張球宏先生應徵捐獻。以張起南的生卒年份(1878-1924)來推算,這件清末或民初的藝術品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無論從文采、書法及雕刻,均堪稱上品。是當代謎界僅存的“謎聖”遺物,彌足珍貴,意義非凡。
第二寶,高伯瑜畢生珍藏的歷代謎學古籍82種195冊。內容包括清代康熙57年的《一夕話•雅謎》、道光11年的《玉荷隱語》、鹹豐6年的《龍山燈虎》、光緒8年的《廿二家隱語》和民國初年的《張黎春燈合選錄》等。1991年起人民日報出版社相繼出版的《中華燈謎集成》(一)(二)(三),就是以高老提供的藏書為主,薈萃歷代謎學珍品的謎庫叢書。從1992年6月漳州謎館創立初期至1997年4月高老病危期間,其多次表達了捐獻遺願。1997年5月10日高老不幸逝世(享年83歲)。同年10月17日,在蘇州謎家王能父諸家瑜費之雄余涌等熱心促成下,由高老之子高明明先生與漳州謎館代表楊梓章在蘇州簽署了《捐獻協定書》,並分兩批(1997、1999)將高老全部收藏捐獻給謎館珍藏。高老收藏冠謎史之最,這些珍品謎書的價值無法估量,無與倫比。
第三寶,國粹一號端硯,又名風華錄寶硯,重量350公斤,尺寸長1.48米、寬1.28米、厚0.12米,;硯石采自肇慶端溪朝天岩古硯坑,硯呈靈芝形、石渠走水勢,墨堂寬廣,周邊上下左右刻浮雕,按比例精刻出393方歷代古名硯,還有168條硯謎,分別用楷、草、隸、小篆、仿宋等字型鐫刻入硯,形成“硯中硯”和硯謎合璧兩大特色。工藝美術大師劉演良評價:“……是最理想的端硯雕刻藝術,兼之創造性地因石構圖、因才施藝,是硯面面俱全,極具收藏價值。”作者肇慶謎友陳日榮先生,歷經七年創作,融書畫、燈謎、雕刻於一硯。北京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均有意收藏,還有港商、日商欲高價購買,然而陳日榮先生放棄名利,甘當“拙翁”。在廣東謎友楊銳光、張子材和高雄謎友沈志謙、陳村金的熱心促成下,毅然於1993年12月26日將該硯,運抵漳州,並於隔年同月同日在漳州舉行了“捐獻儀式”。《人民日報》、福建電視台等數十家報刊、電視台曾廣為宣傳報導,館藏十年來,許多海內外賓客慕名而來,觀賞後,皆讚嘆不已。
第四寶,張哲源捐贈、陳建全創作的象牙微雕作品——《文心雕龍·諧隱篇》和《文虎獎獲獎者芳名錄》。前件作品計88字連同兩枚印章,出神入化地雕刻在8毫米×5毫米象牙片上。後件作品亦採用剛柔相濟的行楷字型,將358字連同一枚印章雕刻在10毫米×6毫米的象牙片上。微雕藝術起源殷商時代,是一種以刀代筆、意在刀先、施藝於刀、以精微為特色的獨具風格的藝術。這兩件作品是根據張哲源先生的創意,為紀念先賢在名著中首次對隱與謎的論述,紀念高雄漳州文虎基金會創立“沈志謙文虎獎”十周年,誠邀摯友工藝師陳建全先生精心創作的。作品分別於2001年6月和2003年6月捐獻給漳州燈謎藝術館。觀眾可藉助高倍顯微鏡欣賞,會感覺到如讀竹簡,氣韻流暢、詩意無窮、真是巧奪天工,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和燈謎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