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構成
《中華十大帝王國璽》由9枚帝王玉璽組成,包括:
傳國玉璽: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公元前259年即位距今2260年,已失傳。
漢傳國璽:漢武帝劉徹。印文:“天子之寶”。公元前141年即位,距今1872年,已失傳。
唐傳國璽:唐太宗李世民。印文:大唐皇帝之寶。唐太宗公元627年即位,距今1386年,已失傳。
傳國鳳璽:一代女皇武則天印文:赦命之寶。公元690年即位,距今1323年,已失傳。
宋傳國璽:宋太祖趙匡胤。印文:大宋受命之寶。公元960年即位,距今1053年已失傳。
元傳國璽:元太祖鐵木真。印文:“長生天的氣力里,大蒙古國大皇帝聖旨所到之處的順民和異民,必須敬畏(遵奉)之。”公元1206年,距今807年,已失傳。
明傳國璽:明太祖朱元璋。印文:大明皇帝之寶。公元1368年即位,距今645年,已失傳。
康熙國璽:清聖祖康熙。公元1661年即位,距今352年,現存故宮博物院。
乾隆國璽:清高宗乾隆。公元1735年,距今278年,被八國聯軍搶走,至今流落海外。
價值亮點
歷經10年,查閱2000多年的歷史文獻,歷代帝王玉璽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和復原。
精選9公斤上等和田青玉雕琢,每噸玉料能成功取材的僅50%-60%,耗材大、成本高、價值昂貴。
原質、原形、原大、原文,原比例成功締造。
發行背景
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玉璽就成為君王權利的象徵。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發展,璽制越來越紛雜,乾隆時已經發展到25枚。雖然玉璽數目較多,但是這其中能稱為國璽、最能代表皇權的只有一枚,中華十大帝王國璽就是以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國璽為原型製作的工藝藏品,名為“十”,實際是九枚國璽,其中包含:
秦——傳國玉璽:秦始皇嬴政一統華夏,將和氏璧雕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撰文曰:受命於天,既壽且昌。
漢——漢傳國璽:漢武帝劉徹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其國璽印文“天子之寶”。
唐——唐傳國璽: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開貞觀之治,又臣服四方被推舉為“天可汗”,成為後世競相效仿的政治偶像,其國璽為“大唐皇帝之寶”。
周——傳國鳳璽:武曌,原名武則天,成功奪取大唐政權創建大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式登基稱帝的女皇,其璽文曰:赦命之寶。
宋——宋傳國璽: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驛黃袍加身,依靠兵變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其國璽璽文為“大宋受命之寶”。
元——鐵木真統一蒙古後,被尊為“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及其子孫率領蒙古鐵騎先後使俄國人、汗人等大國首次嘗到了做亡國奴的苦楚,向西挺近歐洲腹地,建立了人類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
明——明傳國璽: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恢復河山;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崇禎帝自縊殉國,君王死社稷。陽剛的朝代,國璽為“大明皇帝之寶”。
清——康熙國璽:康熙即愛新覺羅·玄燁,在位超過六十年,文治武功卓著,開康乾盛世之先河。其國璽尚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國璽: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曆,自封“十全老人”,文武雙全,將康乾盛世發展到巔峰。其國璽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流失海外。
拂去歷史的塵埃,跨越兩千多年時光,中華十大帝王國璽採用國玉和田玉打造雕琢這九枚國璽,使普通百姓亦有幸收藏國之重器,寓意尊崇、富貴、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