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五、加強道德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愛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四、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基本相信

作 者:何君陸,吉雯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9787501786374
出版時間:2008-07-01
版 次:1
頁 數:29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政治/軍事 > 政治理論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一直把實現社會的平等、安定、和諧作為美好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字最早見之於金文,有關“和諧”的思想源遠流長。《左傳》寫道:“八年之中,九舍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目錄

卷首語

第一章 人的世界:是人道與天道合一的世界
一、人性的思考——人是物性與人性的統
二、人的世界是人道與天道融洽的世界
第二章 中華傳統文化關於天人合道的生存和發展的智慧
一、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產生和發展
二、中華傳統文化天人觀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中華傳統文化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三章 《易·傳》的天、地、人觀
一、堅持天人合德
二、堅持天、地、人同生、同達的生命觀
三、《易經》的生命智慧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融合
第四章 《老子》《莊子》“天地人合一”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發展觀
一、《老子》以民為本的生態智慧
二、《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發展觀
三、老子、莊周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融洽
第五章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天人關係”道德倫理生態觀
一、孔子的天人關係道德倫理觀是“仁”
二、孟子的以人為本的道德倫理觀
三、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生態智慧
四、朱熹生命生存發展的智慧
五、加強道德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六章 加強道德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立德是生命存在和發展之本
二、和諧社會首先是生命和諧
三、確立天地人和的生命道德思維模式
四、加強道德的認知與實踐,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七章 用愛心構建和諧社會
一、愛是人類永恆的倫理價值觀
二、和諧社會是充滿愛心的社會
三、愛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四、把愛國家放在首位
第八章 寬容善良、厚德載物
一、人性本善
二、善者厚德栽物
三、要有水的品格和“智慧”——厚德栽物
四、仁、義、誠、信是寬容善良的根基
第九章 以義為價。化育社會
一、義與利的關係
二、堅持“義利統一”的道德價值觀
三、堅持以義為價
四、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後記

前言

古往今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一直把實現社會的平等、安定、和諧作為美好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字最早見之於金文,有關“和諧”的思想源遠流長。《左傳》寫道:“八年之中,九舍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從孔子的“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愛”、“愛無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達了社會和諧的主張熱愛和平、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從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整個天是一個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到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全世界和諧”、歐文的“新和諧公社”,都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社會的憧憬。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失卻了傳統文化,也就失卻了根,還怎么生長、開花、結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文化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可以說,沒有文化的支撐,構建和諧社會就失去了根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構建適應於社會和諧的大文化。當然,這裡既有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承繼,也有對新時期新文化的培植,還應包括對外來文化營養的汲取。由此看來,繼承、構建、融合、發展,理應成為當今文化建設的主導。因為社會的和諧在本質上體現著一種高尚的文化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