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702所

Scien Scien 七○二所歷經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學科最齊全的船舶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座落在美麗的太湖之濱-無錫。依山傍水,逶迤綿延數華里,其規模之宏大、設施配套之齊全,堪稱遠東之最,世界之前列。
702所全貌
七○二所,1951年建立於上海黃浦江畔,1965年總部搬遷至無錫,在上海設有分部。數十年來建有功能齊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試驗設施20餘座,設有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檢測中心,占地1100餘畝,現有職工8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3名,博士生導師16名,碩士導師35名。
近六十年來,七○二所遵循“團結、拼搏、創新、奉獻”的精神,為我國船舶和海洋工程事業的不斷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78年以來共獲國家級等各級科技成果獎400多項,1997年起連續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
七○二所主要從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水動力學、結構力學及振動、噪聲、抗衝擊等相關技術的基礎研究與套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與水下工程的研究設計與開發。七○二所堅持科技創新,先後成功研製了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線面雙體船、水翼船、援潛救生設備、Z型全迴轉推進器、高速遊艇、水上遊樂設施、環保型保溫棉生產線、以藍藻打撈與處理、生態清淤裝備為代表的水環境治理裝備等系列產品,開發了SHIDS船舶性能設計系統等專用軟體。許多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產品或套用於船舶設計、建造和標準規範的編制中,為我國船舶和海洋工程事業及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七○二所是首批進入國際船舶界兩大學術組織-國際船模試驗池會議(ITTC)和國際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會議-(ISSC)的單位,是上述國際組織中的重要成員,有多名中青年科技專家當選這兩大國際組織相關技術委員會的委員。此外,七○二所還與美、英、法、俄、日、德、荷、挪等國近百個院校、研究所和學術團體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關係。
七○二所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培養點之一,現有二個博士學科點,四個碩士學科點和一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多年來共培養博士、碩士300餘名。
現在,我國正向著世界造船大國和造船強國的目標邁進,七○二所將努力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船舶事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強化套用基礎研究,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培養新的經濟成長點,為我國船舶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新貢獻。
發展歷史:
七○二所成立於1951年,最初座落於上海,名稱為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Ship Model Experiment Institute), 1954年建成國內第一座拖曳水池。1957年改名為船舶科學研究所(Shi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1961年起稱為七○二所,1978起對外開放,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CSSRC)。上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大力加強海軍建設,成立了中國艦船研究院(七院),我所隸屬之,成為七○二研究所。1965年,我所總部遷址無錫,經過1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70年代基本具備“世界第三”的總體規模,以後專業領域逐步拓展,實驗室不斷更新和擴展,達到如今擁有20餘座大中型科研試驗設施的規模。
輝煌榮譽:
七○二所歷經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學科最齊全的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一代又一代船研人的艱苦奮鬥,在軍品預研、型號研究、民品開發、實驗技術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為國防建設和造船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來來共獲科技成果獎430多項(國家級57項,省部級294項,市院集團級82項)。
七○二所一貫重視工程能力提升和成果轉化工作。經過廣大職工的艱苦努力和技術創新,成功開發了地效翼船、水翼船、水下潛器、特種推進器、機動搶險系統等系列產品,為國民經濟發展建功立業。七○二所歷來既重視努力抓好科研、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和科研水平、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又重視人才隊伍培養和企業文化建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全所職工團結拼搏、創新奉獻,呈現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全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也獲得長足發展,多次受到上級表彰,湧現了很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成就了七○二所50多年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