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廢水回用,通常與中水回用混為一談,但是有所不同,廢水回用指工業廢水經過UF+RO工藝回用到生產線,循環使用的,回收率相對低於75%,非用於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
回用水:以上二種都可以稱作回用水,但一般廠家為提高回收率都有會結合起來做。
設計依據
1、《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50014-2006);
2、《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2002);
3、《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2009年版)》GB 50015-2003;
4、《建築中水設計規範》GB50336-2002;
5、《居民小區給水排水設計規範》(CECS57-94);
6、回用水標準符合國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
7、建設方提供的有關生活污水水質、水量、布局、工程圖紙等基礎資料;
8、其他相關標準及規範。
處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類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種處理方式
1. 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準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複雜;
2. 另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準,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這是通常的中水處理方式。
3.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按處理方法分類
按處理方法,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3 種類型:
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並以濃縮形式排出。
蒸發熱法:適用於任何水質。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穩定性高,易於維護,使用壽命長,操作簡單,不因水質波動而影響設備運行。
蒸發熱法是通過加熱蒸發,使溶液在蒸發體內達到沸點情況下分離出純水和鹽類固體,純水通過蒸汽形態冷凝為純水,濃縮液經過不斷循環蒸發形成鹽類固體。純水水質通過一系列過濾等措施可以達到中水回用。
2 .物理化學法:
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占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
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 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當前,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過度地、毫無節制地開發水資源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質的新鮮水供應受到限制;其次,待開發的新鮮水源離集中供水點距離較遠,一次性投資費用高昂,這樣一些缺水地區無力擴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飲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雜排水(不含糞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廢)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後回用,充當地面清潔、澆花、洗車、空調冷卻、沖洗便器、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準,但又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排放標準,亦即其水質居於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準之間,故取名為“中水”。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套用。這些國家均以本國度、區域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用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越來越臻於完善。在中國,這一技術已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並對建築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國許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島、天津、太原等開展了中水工程的運行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國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嚴重和水資源利用較多的企業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項目,為低碳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國家級號召做出了貢獻。
處理套用
一、無機陶瓷膜的發展過程
無機陶瓷膜也稱GT膜,是以無機陶瓷原料經特殊工藝製備而成的非對稱膜,呈管狀或多通道狀。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壓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內或膜外側流動,小分子物質(或液體)透過膜,大分子物質(或固體顆粒、液體液滴)被膜截留從而達到固液分離、濃縮和純化之目的。
在膜科學技術領域開發套用較早的是有機膜,這種膜容易製備、容易成型、性能良好、價格便宜,已成為套用最廣泛的微濾膜類型。但隨著膜分離技術及其套用的發展,對膜的使用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研製開發出極端條件膜固液分離系統,和有機膜相比,無機陶瓷膜具有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機械強度高,可反向沖洗、抗微生物能力強、可清洗性強、孔徑分布窄,滲透量大,膜通量高、分離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無機陶瓷膜在水處理中套用最大的障礙主要有二個方面,其一是製造過程複雜,成本高,價格昂貴;其二是膜通量問題,只有克服膜污染並提高膜的過濾通量,才能真正推廣套用到水處理的各個領域。
美國西雅圖環境科技公司研發的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系統,是在普通陶瓷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高科技改造,減少膜污染,大大提高膜通量,有效克服了無機陶瓷膜在水處理中套用的主要問題,使無機陶瓷膜套用於水處理成為可能。
二、特點
(1) 獨有的雙層膜結構: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系統在在膜過濾層表面,通過溶膠一凝膠法製備TiO2溶膠,採用浸漬提拉法在陶瓷膜上塗敷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使陶瓷膜表面具有“自潔”功能,減緩有機在膜表面積累和堵塞,一方面降低膜污染,另一方面提高陶瓷膜管強度和膜過濾通量,提高膜通量穩定性;Al2O3—ZrO2複合膜結構:使膜管機械性能更加優良,由於材料本身的性能缺陷或製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單一無機膜材料一般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無機負載複合分離膜的研製得到迅速發展,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採用整體複合技術,通過溶膠凝膠法,製備Al2O3—ZrO2複合膜,由於含ZrO2材料與Al2O3、SiO2和TiO2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化學耐久性和抗鹼侵蝕等特性,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而且複合膜的孔徑分布窄,呈單峰。
(2) 可實現線上反衝,膜通量穩定:由於複合陶瓷膜獨特結構和機械性能,能有效承受0.4mp以下的反衝壓力,可實現線上反衝,從而獲得穩定的膜通量,克服了無機膜系統在水處理套用中價格高、易污染、膜通量小、設備龐大等問題,使無機陶瓷膜系統在水處理中套用成為可能。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是專為污水處理設計的,其最大特點是膜通量大,其運行膜通量是有機膜10-100倍,是普通多孔陶瓷膜的50-10倍、機械強度高、耐污染、可實現線上反衝。
三、主要技術參數
膜層厚度:50—60μm,膜孔徑0.01-0.5μm;
氣孔率:44—46%;
過濾壓力:1.0 Mpa,反衝壓力:0.4 Mpa以下;
膜材質:雙層膜,外膜TiO2;內膜Al2O3—ZrO2複合膜
四、陶瓷膜主要套用領域
中水回用;
工廠化養殖原水解毒處理;
發電廠、化工廠等大型冷卻循環水旁濾系統;
油田采出水回用處理;
軋鋼乳化液廢液處理;
金屬表面清洗液再生處理。
水質要求
中水水質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
1.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
2.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
3.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 其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
我國對中水研究越來越深入,為保證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於一九八九年正式頒布了《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一89)。
系統分類
中水處理回用系統按其供應的範圍大小和規模,一般有下面四大類:
一、排水設施完善
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統內雜用水和優質雜排水。該排水經集流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清洗車、綠化等。其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本建築內部或臨近外部。如北京新萬壽賓館中水處理設備設於地下室中。
二、排水設施不完善
城市排水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其水處理設施達不到二級處理標準,通過中水回用可以減輕污水對當地河流再污染。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該建築韌的排水淨化池(如沉澱池、化糞池、除油池等),該池內的水為總的生活污水。該系統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室內或室外。
三、小區域建築群
該系統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築小區內各建築物所產生的雜排水。這種系統可用於建築住宅小區、學校以及機關團體大院。其處理設施放置小區內。
四、區域性建築群
該系統特點是小區域具有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區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或利用工業廢水,將這些水運至區域中水處理站,經進一步深度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綠化等用途。
回用技術
中水回用技術簡介
其特點為用各種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對工業所排出的廢水進行不同深度的處理,達到工藝要求的水質,然後回用到工藝中去,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兩種最主要的回用技術作一介紹:
(一)冷卻水技術
節約冷卻水是工業節水的主要途徑:
1、改直接冷卻水為間接冷卻水
在冷卻過程中,特別在化學工業中,如採用直接冷卻的方法,往往使冷卻水中夾帶較多的污染物質,使其失去再利用的價值,如能改為間接冷卻,就能克服這個缺點。
2、降低冷卻要求,減少冷卻水用量。
3、採用非水冷卻。
如在某種工藝生產中,採用空冷或油冷,達到冷卻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卻水,減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卻水。
對已使用過的冷卻水可以進行一定的降溫措施後,反覆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為冷卻水使用後,用於其它對水質、水溫要求較低的場合。
在採用這個辦法時,要注意各車間供水系統的密切配合,加強冷卻水的管理,避免因一個環節出問題而影響其他車間供水。
6、冷卻水的循環利用
這種冷卻水利用技術主要是經過冷卻器變成的熱水經過冷卻構築物使水溫降到回用水水溫,從而循環使用。
冷卻水在循環使用時,應注意水中細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設備腐蝕、水壓、水量變化等問題。
(二)一水多用污水淨
由於生產工藝中各環節的用水水質標準不一,因此將某些環節的水經過適當的處理後重複利用或用於其它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環節中。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如:可先將清水作為冷卻水用,然後送入水處理站經軟化後作鍋爐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後用於生產、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術舉例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簡單介紹。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經過處理,達到使用標準後,用於沖廁、綠化、景觀、噴灑路面以及冷卻水的補充等雜用。中水水質應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
1、中水水源
選擇中水,應首先選用優質雜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順序取捨:
A、冷卻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廚房排水F、廁所排水
2、處理工藝
當以優質雜排水和雜排水作為中水水源時,可採用以物化處理為主的工藝流程,或採用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的工藝流程。
當利用生活污水作為中水水源時,可採用二段生物處理,或生物處理與物化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流程。
3、中水設計建設規定
凡建設項目都應按規定同時配套設計中水設施,屬以下情況的建設項目必須配套設計建設中水設施:
A、賓(旅)館、飯店、商店、公寓、綜合性服務樓及高層住宅等建築的建築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 B、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的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區規劃人口在3萬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關中水設施的管理按照建設部發布的《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執行,中水設施的設計按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編制的《建築中水設計規範》。
回用標準
為統一城市污水再生後回用做生活雜用水的水質,以便做到既利用污水資源,又能切實保證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和適用,特制訂中水回用標準。
本標準適用於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洗車、掃除等生活雜用水,也適用於有同樣水質要求的其他用途的水。
本標準由城市規劃、設計和生活雜用水供水運行管理等有關單位負責執行。生活雜用水供水單位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和檢查執行情況。
本標準是制訂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的依據,地方可以本標準為基礎,根據當地特點制訂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雜用水的水質標準。地方標準不得寬於本標準或與本標準相牴觸;如因特殊情況,寬於本標準時應報建設部批准。地方標準列入的項目指標,執行地方標準;地方標準未列入的項目指標,仍執行本標準。
水質標準和要求
生活雜用水管道、水箱等設備不得與自來水管道、水箱直接相連。生活雜用水管道、水箱等設備外部應塗淺綠色標誌,以免誤飲、誤用。
生活雜用水供水單位,應不斷加強對雜用水的水處理、集水、供水以及計量、檢測等設施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檢修等制度及操作規程,以保證供水的水質。
GB/T18920-2002 | |||||
項目 | 沖廁 | 道路清掃、消防 | 城市綠化 | 車輛沖洗 | 建築施工 |
PH | 6.0~9.0 | ||||
色/度≤ | 30 | ||||
嗅 | 無不快感 | ||||
濁度/NTU≤ | 5 | 10 | 10 | 5 | 20 |
溶解性總固體(mg/L)≤ | 1500 | 1500 | 1000 | 1000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 10 | 10 | 20 | 10 | 15 |
氨氮(mg/L)≤ | 10 | 10 | 20 | 10 | 20 |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g/L)≤ | 1 | 1 | 1 | 0.5 | 1 |
鐵(mg/L)≤ | 0.3 | - | - | 0.3 | - |
錳(mg/L)≤ | 0.1 | - | - | 0.1 | - |
溶解氧(mg/L)≤ | 1 | ||||
總余氯(mg/L) | 接觸30min後≥1.0,管網末端≥0.2 | ||||
總大腸桿菌(個/L)≤ | 3 |
水質檢驗
水質的檢驗方法,應按《生活雜用水標準檢驗法》執行。
生活雜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建立水質檢驗室,負責檢驗污水再生設施的進水和出水以及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水質。
經營內容:中水回用處理
產品品牌:純水一號
公司架構:公司制
發展歷史: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