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門

中正門

中正門為台兒莊大戰遺址的組成部分,中正門始建於清順治四年,當時台兒莊四周城牆有六個門,即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小南門、小北門,中正門是北門的門號,也稱大門。

基本信息

紅色歷史

台兒莊戰役時,日軍進攻的首先就是中正門,1938年3月24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對中正門狂轟亂炸,守門官兵186團在團長王震的帶領下,以犧牲三百多人的代價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並用日軍的屍體堵住城牆的缺口。隨後幾日,日軍又多次進攻北門,均被我軍擊潰。27日,日軍二千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八輛坦克的配合下對中正門輪番進攻,當時守城官兵全部壯烈犧牲。日軍衝進城內,中正門陷入敵手。4月6日,師長池峰城指揮官兵全面圍剿城內日軍,一舉殲滅入侵北門之敵,國旗升上中正門城頭。

影響

中正門 中正門

當時許多中外記者、詩人、作家都來到這裡,4月15日,著名詩人臧克家來到這裡對當時的情景有很多感慨,作一首詩《紅血洗過的戰場》,轟動一時。大戰後的中正門殘破不全,1945年被拆,現已成為台兒莊大戰遺址中的一個旅遊景點,為遊人參觀、憑弔、留影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