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91.70畝(其中:田0.00畝,人均耕地0.52畝,主要種植大蒜、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5596.30畝,水面面積1891.70畝,其中養殖面積10.50畝;荒山荒地24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110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102戶通電,有110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0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91.7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91.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91.70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29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1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14.00萬元,畜牧業收入70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440頭,肉牛190頭,肉羊1101頭); 林業收入16.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52.00萬元, 工資性收入7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8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60人 ,在省內務工390人,到省外務工35人。
特色農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大蒜,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98.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大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02戶,共鄉村人口3996人,其中男性1954人,女性2042人。其中農業人口3797人,勞動力2135人。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5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所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中所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0.80公里。截止2012年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52人,中學生16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25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891.70 畝。年末村集體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民政優扶等。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99人,黨員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32人。
人文地理
中所村歷史悠久,元朝時期即為鄧川州址所在地,是古代茶馬古道上的要衝之一,至今,村內德源橋、會真寺、鍾林寺等文物古蹟仍然傳留。歷史上有"中所文盛"之說,是《重修鄧川州志》的作者、歷史文化名人艾自修的故里。中所村地理區位優越,風光旖旎的彌苴河環村而過,國道214線貫通全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這裡的人民勤勞、善良,正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多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特別是田間排灌溝道治理和機耕道路的開闢沒有徹底。鄉村道路多為土路 ,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環保工作開展困難,垃圾清運是一道難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大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891畝;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