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中廟又名"忠廟"、"聖妃廟",坐落在巢湖北岸鳳凰礬上。居巢縣、合肥之中間,故名。礬為一紅色砂礫岩半島,突兀臨湖,形如飛鳳。廟建於吳赤烏二年(239年),把碧霞元君。相傳,三國時期,黎民陷於洪水浩劫之中,巢州太姥預知天機,登上鳳凰礬拯救溺水者,後人便建廟以把。現有殿閣為清末所建,三進,四合院,有房70餘間,木質結構。此地三面臨水,樓台高峙,氣勢巍峨,有"湖天第一勝境"之譽。遊人可登高遠眺。明御史儲良村有詩:"湖上高樓四面開,夕陽徙倚首重回。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民國37年,後進大院遭受火災,僅存廟舍24間。廟東側有清末李鴻章為紀念淮軍所建的昭忠相。
結構
中廟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也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歷史上幾經毀壞,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後三殿,計70餘間。一進大殿供神龕,描神鬼,琳琅滿目;二進大殿為佛事活動場所;後殿為藏經閣,三層結構,穩重質樸。
相關傳說
古往今來,凡來該廟瞻仰的人,都會發現該廟的正梁有一頭短缺一截,另有一把木柄鐵斧飛嵌於正梁八底架上。緣何有此奇觀,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上古時期,巢湖本為陸地,名曰“巢州”,而今合肥,即廬州,曾是汪洋一片。由於當時妖魔肆虐,天神發怒,致山崩地覆,巢州陷而為湖,廬州則長而為陸地。為了表達對神靈的虔誠和巢湖太姥的懷念,人們便在鳳凰台上興建廟宇,以便奉祭。
經過七七四十九個晝夜,焚了七七四十九天香火,請來七七四十九個能工巧匠,造了七七四十九根樑柱,廟是建起來了,然而就是大梁架不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工匠們百思不得其解。
這天,當眾工匠們正在為架梁之事苦思冥想之時,從外面走來一位漢子,其腰間別著一把木柄斧,看樣子是位做木工活計的人。工匠們對這位漢子的到來並不在意,可這漢子開口卻言語驚人:“要架梁並不難,只要請我就好辦。”眾工匠聽後,有的稱其是神經有毛病,有的稱其是吹牛皮,有的稱其是想來混碗飯吃。然而有一位老者卻未輕斷言,思忖半晌後,對大夥說:“咱們不妨讓他先試試看,若事不成再理論也不遲。”於是眾工匠按照這位漢子的意思,恢復架梁。
恰在此時,狂風大作,剛架上的正梁晃動不止,梁頭被斷去一截,眼看就要梁倒架翻。恰在此時,這漢子抽出腰間斧頭,揮手向樑柱投擲而去。斧頭不偏不倚,正巧落在八底架正梁榫頭的地方。斷去的一截梁頭被接上了,正梁晃了幾下,便穩穩噹噹地架上了。幾乎是在同時,一隻有老貓大的老鼠被剁去頭腳,從樑上掉落下來。那漢子指著掉落於地的老鼠對大夥說:“此鼠乃巢湖漏網之妖,此妖不除,梁是永遠也架不上的。”直到這時,人們才明白架梁不成的緣故。經反覆詢問,人們才知道這位漢子不是別人,正是木匠的祖師斧;神匠公輸班。今天仍嵌於中廟樑上的斧子,正是當年魯班留下的鎮梁神斧。
中廟佛事活動源遠流長。晨鐘暮鼓,商賈雲集,馨香禱祝,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