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嶽景區

中嶽景區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時曾稱外方嵩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是我國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勝風景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嶽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的說法。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歷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說。 中嶽大殿又叫峻極殿,是中嶽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頂,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欞子門窗,金碧輝煌,素有“台閣連雲,甍瓦映日”之稱。中嶽大殿內吊游龍天花板,下鋪磨光青石地面。中嶽大殿內正座為五米高的中嶽大帝塑像,即殷朝“聞騁”,經歷代帝王加封為“祟聖大帝天中王”。塑像兩邊有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執斧荷鉞,威風凜凜。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毀於火。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中嶽廟是道教勝地,歷代名道士曾在此著書講經。位於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峰下,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漢武帝時增修“太室祠”,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廟內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 神鼎、鐵人等眾多文物。觀星台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理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台、大殿、觀星台、螽斯殿等七 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觀星台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崖瀑布位於登封市區東北6公里的嵩山太室山懸練峰下,景點內崖壁陡削,奇石林立,花草繁盛,泉水自山崖逐級跌落,聚水成潭,波光粼動,形態各異,仿似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主要景觀有 盧崖寺、十潭九穀、盧崖瀑布、一線天等。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時曾稱外方嵩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是我國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勝風景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嶽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的說法。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歷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說。 中嶽大殿又叫峻極殿,是中嶽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頂,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欞子門窗,金碧輝煌,素有“台閣連雲,甍瓦映日”之稱。中嶽大殿內吊游龍天花板,下鋪磨光青石地面。中嶽大殿內正座為五米高的中嶽大帝塑像,即殷朝“聞騁”,經歷代帝王加封為“祟聖大帝天中王”。塑像兩邊有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執斧荷鉞,威風凜凜。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毀於火。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中嶽廟是道教勝地,歷代名道士曾在此著書講經。位於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峰下,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漢武帝時增修“太室祠”,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廟內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 神鼎、鐵人等眾多文物。觀星台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理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台、大殿、觀星台、螽斯殿等七 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觀星台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崖瀑布位於登封市區東北6公里的嵩山太室山懸練峰下,景點內崖壁陡削,奇石林立,花草繁盛,泉水自山崖逐級跌落,聚水成潭,波光粼動,形態各異,仿似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主要景觀有 盧崖寺、十潭九穀、盧崖瀑布、一線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