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特殊教育學校

中山特殊教育學校

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中山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擔負著為中山市殘疾青少年兒童提供教育服務的重任。學校原名中山市紅十字會石岐啟智學校,1989年由中山市教育局和中山市紅十字會利用市第二屆慈善萬人行的善款聯合創辦,2003年遷至現址,並更名為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50畝,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381名學生,106名在編教師。學校設有多功能感官室、感覺統合訓練室、個別訓練室、體育康復室、體育館、游泳池、大型遊樂場等功能場室,配備感覺統合訓練用具、運動治療器械、蒙台索利教具、奧爾夫音樂樂器等一批康復訓練設施,建立網上教師信息管理庫、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庫、電子圖書館、SOT語言認知訓練康復系統,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完善殘疾學生的康復訓練工作,開闢學生勞動基地,為學生的教育、康復提供良好的條件。

中山特殊教育學校 中山特殊教育學校

中山特教人始終秉承中山先生“平等、共享、人道、博愛”的辦學理念,不斷創新育人理念,以“尊重生命尊嚴,創造生命價值”為校訓,大力開拓創新,努力探索特殊教育發展中山模式,打造“中山特殊教育平台”,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辦學規模與內涵建設的同步飛躍。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校探索了一套以平等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平台、以參與為手段、以共享為指導、以和諧為目標的 特殊教育和諧課程”體系,協調最佳化各種教育因素,逐步形成了“教育康復並重,體育藝術齊鳴”的辦學特色,使殘疾兒童得到適宜、和諧的發展。

近幾年,學校辦學成果顯著,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0年第一屆聾人高中班八位同學考上大學,師生亮相北京殘奧會舞台並在台北聾奧會、全國殘運會等大型體藝賽事中取得不俗成績,聾人籃球隊隊員應邀參加火箭隊在廣州舉行的“NBA關懷行動”籃球訓練營;教育科研成績豐碩,有兩項課題省立項並獲獎,自閉症輔助校本教材《語言訓練》、《藝術康復》、《音樂康復》、《生活自理》於2010年4月全國發行,教師參加全國、省級基本功大賽屢獲佳績;學校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信息教育示範校”、“廣東省教育系統南粵校園模範基層黨組織”、“廣東省五四紅旗黨支部”、“廣東省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廣東省中國小校本培訓示範學校”、“中山市文明行為規範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成為廣東省特殊教育實驗基地、廣東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指導中心、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中山市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中山市隨班就讀指導中心。

發展目標

學校教育體現“四發”: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發揮人的力量;

教師發展體現“四能”:能講課、能說理、能謀劃、能創新;

學生髮展體現“四會”: 會生活、會學習、會休閒、會工作。

辦學理念

平等、共享、人道、博愛

發展歷程

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是教育局直屬直管的學校之一,原名中山市石岐啟智學校。始建於1989年,建校至今經歷了三次校址的變遷。辦學初期學校由一間小型工廠改建而成,校址位於石岐區方塔街,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學校招生的對象是智力殘疾學生,在編教師12人,具有四個教學班,學生人數43人。學校分為活動區和教學區兩部分,設有教師辦公室,宿舍、飯堂、桌球室等功能室。(圖為學生在活動區活動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中山市紅十字會出資110萬元買下了當時的老乾活動中心,就是學校的第二校址。當時學校還是叫中山市石岐啟智學校,學校是92年12月底進行搬遷的,校址位於石岐區龍母廟街98號,總面積約114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開始時在編教師12人,具有五個教學班,其中一個為民辦班,學生人數81人。學校設有辦公室,宿舍、飯堂、桌球室等功能室。93年,市殘聯在學校里附設一個聾兒班,是以培養聽障兒童語訓為主的,使在校學生人數增至93人,同年學校增設了一個聽力測試室。

98年,教育局把殘聯的聾兒班接收過來,使學校成為招收聽障與智障學生為一體教學的特殊教育學校,同時,殘聯還是招收了12名6歲以下的聽障幼兒成力一個班附設在學校,使學校有7個教學班,學生人數達到120人,學校還增設了康體室、縫紉室、烹飪室等功能室提供給學生學習。2002年學校在編教師人數增至18人,九個教學班,並增設了一個小型電腦室。(圖為學校教學樓第一層的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2003年3月30日學校搬遷到現址並改名為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現在學校占地面積40畝,設有聽力部、智力部、康復部,有18個教學班,在編教師50人,學生人數209人。主要接收聽力殘疾、智力殘疾、自閉症、腦癱等兒童入學就讀。學校建有教學樓、培訓樓、體育館、飯堂、宿舍樓等。設有校長室、黨團室、工會室、教師辦公室、校史室、電腦室、舞蹈室、圖書室、體育室、感統室、個訓室、心理諮詢室、美術室等教學功能室。(圖為學校教學樓的全貌)

校大事記

1、1989年11月1日,中山市紅十字會石岐啟智學校正式成立。市四套班子的領導、教委、紅十字會、衛生局、民政局、殘聯等部門的領導及學生家長參加開學典禮,時任紅十字會會長的呂偉雄副市長在典禮上講話。

2、1990年3月至95年6月,時任副省長、省紅十字會會長王屏山,全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顧英奇、副會長孫柏秋,廣東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等親臨學校指導工作。

3、1992年,市紅十字會出資110萬元購得石岐龍母廟街的原老乾之家,再用20萬元修繕成較完整的學校。同年學校與殘聯合辦聾啞兒童語言訓練班。年末,學校搬遷至龍母廟街的新校舍。

4、1997年,市政協教育組提出了“中山市建一所符合我市適應社會要求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提案,引起了我市黨政領導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5、1999年11月,陳雪峰、蔡銘軍兩位同學代表中國隊參加亞太地區殘疾人運動會獲1金2銀的好成績。

6、2003年3月31日,學校搬遷到位於石岐東區沙崗村的新校,並更名為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占地50畝,一期建築面積6500㎡發展規模要達到24個教學班,300多名學生,教職工達到百餘人。校園建築面積要達到20000多㎡。

7、2003年5月19日陳根楷市長來校現場辦公,完善一期工程建設。

8、2003年11月5日,陳根楷市長規劃市特殊教育學校二期工程建設。2004年9月參加市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9、2004年12月29日,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領導郭德勤理事長來校視察,讚揚中山殘疾人工作走在省前列。

10、2005年6月2日,陳根楷市長來校慰問殘疾孩子。

領導班子

湯劍文校長 湯劍文校長

湯劍文校長

湯劍文,1969年1月出生,廣東中山人,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1989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中山東區職業中學團委書記、東區沙崗國小副校長(負責全面工作)。1998年8月至2005年8月任石岐區員峰國小校長期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愛好、特長和潛能,內強素質,外樹品牌,辦出學校的特色。2005年9月調至現單位任現職,堅持“一切為了殘疾孩子”的辦學理念,實行“封閉管理,開放辦學”,以“尊重生命尊嚴,創造生命價值”為校訓,積極探索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教育和就業“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中山特殊教育的平台,為構建和諧文明中山做出積極的貢獻。

張群星副校長

張群星副校長,大學本科學歷,教育學講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特殊教育專業畢業,1992年至2002年在廣東省中山特殊教育師範學校(中山市師範學校)任教,參與省教育廳有關特殊教育師資培訓課題研究,培養600多名初等特殊教育教師,編寫省教育學補充教材之《國小的特殊教育》,2002年至今到特殊教育一線工作,擔任中山市石岐啟智學校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曾到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教科研提高班培訓,撰寫論文獲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

陳雲華副校長

陳雲華副校長,女,漢族,民進會員,1972年12月出生,湖南長沙人,1993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國小高級教師,現任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

2005年9月通過競爭上崗被中山市教育局任命為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導處副主任,2008年1月因教學、管理成績優異,選聘為辦公室主任,2011年8月競聘為副校長。先後擔任聽障學生英語、智障學生生活適應科目教學及自閉症班級管理工作。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和學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她堅持學習,加強自身專業修養的提升,關注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投身科研課題研究,撰寫特教論文;撰寫的論文曾獲“全國中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學成果徵集活動”一等獎、參加“全國第四屆現代特殊教育論文大賽”獲二、三等獎,並於《師道》等雜誌發表。負責的課題於2007年被省教廳教研室批准為廣東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該課題於2009年底被評為“廣東省中國小創新成果二等獎”。

校徽校訓

校徽

中山市特教學校校徽 中山市特教學校校徽

校訓

尊重生命尊嚴,創造生命價值!

學校地址

地址:沙石公路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