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山修志始於明朝永樂中期(約1413)。至民國4年(1915),共有10次修志,其中明代三次(永樂、成化、嘉靖)、清代五次(康熙、乾隆、道光、光緒、宣統)。現存並統稱為《香山縣誌》的舊志只有六部。民國時期曾組織過修志,未能整理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9年又有過一次修志,但只形成油印本。
內容提要
新編《中山市志》始修於1986年,1997年正式出版。本志記述上限不限,從事物的發端寫起,溯源述流;下限至1990年,《大事記》則記述至1995年。全書除《序》、《凡例》、《大事記》、《總述》、《附錄》及《編後記》外,共設43編,依次為《自然環境》、《建置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黨派・群團》、《政權・政協》、《政法》、《民政》、《勞動・人事》、《軍事》、《國民經濟綜述》、《國民經濟綜合管理》、《工業》、《交通》、《郵電》、《電力》、《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水利》、《農業機械》、《商業》、《供銷》、《糧油》、《財政》、《稅務》、《金融》、《對外經濟貿易》、《口岸》、《海關》、《旅遊》、《華僑・港澳同胞》、《城鄉建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人民生活》、《方言》、《風土民情》、《人物》。編下設章、節、目,共215章、571節。
中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中山古稱香山。漢代屬番禺縣地,晉代以後為東官郡地,唐代為東莞縣地,均只設香山鎮。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設香山縣,並把南海、番禺、新會三個縣瀕海之地劃入,隸屬廣州。民國14年(1925) 4月15日,將香山縣易名中山縣,以示紀念孫中山,中山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以偉人名命名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山市歷經多次變更,於1983年12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1日升為省轄地級市。
全市總面積1859平方千米。中山市的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中高周低。中山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1.8℃,年平均降雨量為1748.3毫米。中山市1990年有常住人口112.8萬人。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中山市有17個民族和入籍外國人,其中漢族人口占99.77%,少數民族人口占0.23%。
中山是被譽為“名人勝地、花園城市、富庶僑鄉”的新興旅遊城市。主要旅遊景點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中山影視城、孫文西路步行街、興中道、紫馬嶺公園、孫文紀念公園、五桂山森林公園、沙溪休閒服裝城、古鎮燈飾城等。土特產主要有:石岐乳鴿、神灣鳳梨、茂生香蕉.沙欄雞、長江脆肉鯇、中山杏仁餅、菊花肉、荼薇花製品、三鄉瀨粉等。
改革開放以後,中山社會和經濟建設迅猛發展。1989年,中山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9. 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20元,超過800美元,因而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第一批36個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9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43.5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29元;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價)75. 13億元,工業總產值69.42億元。外貿出口總值3.42億美元。地方財政收入3.87億元。
中山市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和衛生事業,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1988年普及國中教育,成為全國、全省首批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市縣。
新編《中山市志》全面、客觀、翔實地記述了中山的歷史與現狀,並突出中山所具有的“名人城市”的鮮明特點和地方特色。中山市文化歷史悠久,出現了密集的、高層次的人才群體,受到許多歷史學者和各界人士的矚目。明代嘉靖年間全縣出了16位進士、180多名舉人。近代,產生了對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如小刀會領導者劉麗川,實業家容閎和鄭觀應等人,孫中山、“中國空軍之父”楊仙逸和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朱慕飛等。自孫中山起,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出現了五位總理級的人物,他們是孫中山,唐紹儀,孫科,以及以編著《萬有文庫》、《四角號碼檢字法》、《王雲五大辭典》等書籍和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而享有盛名並官至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的王雲五,1948年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部長的吳鐵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出現了華南地區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楊匏安、省港大罷工領導人蘇兆征、中共第六屆政治局常委會候補委員兼中共中央軍事部長楊殷等。此外,還有中國近現代規模最大的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大新、新新的創始人馬應彪,清朝首任美國檀香山領事程利,香港富商楊志雲、郭德勝等。還有近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在上海創辦全國首間音樂學院的蕭友梅,一代影后阮玲玉,被外國人稱之“中國漁業之父”的陳同白,獲世界桌球賽三連冠的江嘉良等。
中山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志書設《華僑・港澳同胞》編,對華僑、港澳同胞的形成原由、旅居情況、投資創業成績、捐助公益貢獻,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華僑和港澳同胞的管理及服務情況作了全面的記述。
本志設《國民經濟綜述》、《國民經濟綜合管理》、《工業》、《對外經濟貿易》等編,以記述中山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特別記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山市外向型經濟“異軍突起”的建設成就。本志在《交通》、《郵電》和《城鄉建設》編中記述了中山交通、通訊、能源和城鄉建設的巨大變化,重點突出了城區和村鎮建設、房地產開發、城鄉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現狀,突現中山“經濟繁榮,文明富庶‘藍天、碧水、綠地’花園城市”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