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改革,因為學校是“社會”的初級形態,要使其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的需求,就必然要不斷尋求“滋養教育生命的血液”。教育要發展,要確實使其具有推動社會前進的功能,思維保守是行不通的。任何一種發展模式均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成規墨守”。當今的農村中國小,其發展模式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教研教改,型改質不改。以前什麼都可以不做,而隨著新課改的推出,現在為了完成上級的檢查,說句不客氣的話,老師們基本上是附庸著草草準備一些所謂的“印證材料”,用來瞞天過海。而陳舊的管理模式和教師禁錮的思維方式,認為教研教改就是生產“印證材料”。然而,要認真做好這些環節又確實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老師們認為在職教師太少,任務太重,“搞這些事就是麻煩”。我想存在這種想法不管有多少客觀原因都應該是師德的缺失或者是職業道德存在很大的問題。學校應該積極出台相關的辦法來糾正,要大膽改革對教師的管理方法和激勵機制,審時度勢調動教師的創新激情,為教育發展建言獻策,不要因為學校“小”而“手腳”小,更不要存在“以榮為恥”風頭。
辦學條件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實現學校的創新與改革呢?我認為一要思維創新,二要管理創新,三要提高膽識。所謂思維創新,就是要管理者和廣大教師能夠及時改變傳統的教育思維模式,突破“什麼都不能”的守舊思維和懶惰習慣。管理創新就是要學校管理者能夠科學用人,學會放權,科學誘導,不斷嘗試更新管理的方法,積極鼓勵有創新的管理“點子”,不能只滿足站在一般教師的立場和角度去審視問題和處理問題,積極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管理者要不斷加強學習,用豐富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膽識,要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我想,一個學校要是具備了以上這些,就算起步再低,條件再差也一定能夠使學校的發展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