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科目筆試內容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全部採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50分鐘,滿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二)申論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塗准考證號,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三、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介紹
(一)測試內容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數量關係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係和解決數量關係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係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具體可參考《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涉及多種題目類型,試題將根據考試目的、報考群體情況,在題型、數量、難度等方面進行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題型介紹。
言語理解與表達
例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勞動就業的增長卻遠低於經濟成長的速度。目前,儘管我國服務業吸納勞動就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甚至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它對勞動就業的貢獻率還是太低。我們務必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變的機會,發掘服務業對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的巨大潛力。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
B.服務業是保障我國就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C.我國服務業對勞動就業的吸納能力有待進一步拓展
D.就業與經濟成長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於服務業發展滯後
(答案:C。從文中“儘管……但……”的轉折關係可以看出,我國服務業對勞動就業的吸納能力還不夠高,有待進一步拓展。C選項符合題意。)
數量關係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係,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後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數列是一個等比數列,後一項是前一項的2倍,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係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並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例題:某地勞動部門租用甲、乙兩個教室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兩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兩教室當月共舉辦該培訓27次,每次培訓均座無虛席,當月共培訓1290人次。
問甲教室當月共舉辦了多少次這項培訓?
A.8B.10
C.12D.15
(答案:D。根據題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訓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訓可坐45人。由此可計算出甲教室舉辦的培訓次數為15次。)
判斷推理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第二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後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職業枯竭是指人們在自己長期從事的工作重壓之下,產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職業枯竭狀態的是:
A.老周不能勝任自己現有的工作,每天都會忙得焦頭爛額
B.剛參加工作的小李覺得這份工作太累,產生了跳槽的念頭
C.劉經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緒也越來越糟糕
D.在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職業之後,老王覺得所有工作都
索然無味
(答案:C。根據題乾所給定義,正確答案為C。)
第三種題型:類比推理。給出一組相關的詞,要求通過觀察分析,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係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 螺絲:螺帽
A.水杯:暖瓶B.線:紐扣
C.插座:插頭D.筷:碗
(答案:C。螺絲和螺帽是一組必須配套使用的東西,選項C中插頭與插座的關係與螺絲與螺帽的關係一樣。)
第四種題型: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選擇一個最恰當答案,該答案應與所給的陳述相符合,應不需要任何附加說明即可以從陳述中直接推出。
例題: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音kuí)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於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後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並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該選項中“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從根本上排除了“雨水沖刷”的可能性,最能質疑專家的觀點。)
資料分析
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1~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根據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2007年部分國家(地區)國民生產總值
國家(地區) |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 國民生產總值(億美元) |
韓國 | 19690 | 9698 |
美國 | 46040 | 138112 |
日本 | 37670 | 43767 |
越南 | 790 | 712 |
俄羅斯 | 7560 | 12910 |
新加坡 | 32470 | 1613 |
多米尼加 | 3550 | 367 |
中國內地 | 2360 | 32801 |
中國香港 | 31610 | 2067 |
哥斯大黎加 | 5560 | 252 |
A.中國香港B.哥斯大黎加
C.新加坡D.多米尼加
(答案:B。通過比較圖表提供的數字,可以估算出哥斯大黎加為表中人口最少的國家(地區)。)
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項。
例題:儘管我們關於太陽能的研究和議論已經相當多,但今天對太陽能的利用還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難以將陽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開發出有效的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的系統
C.核能仍然更為有效
D.太陽能系統尚不安全
(答案:B。關於太陽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仔細考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常識看出A、C、D三個理由都不恰當,只有B選項所說的原因更為準確,故正確答案為B。)
四、申論介紹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定兩類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2000-201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主題分析
2011年,副省級和地市級的考試內容上有了更大的革新,命題逐步向大綱靠攏,由以往申論主題的相同或相近,到逐漸各成一派。其中副省級考查主題是黃河治理以及黃河精神、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地市級及以下類則以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和無根文化為題材。
副省級考試新穎巧妙之處在於材料中雖然涉及了黃河的地理情況、黃河流域中華文明、黃河以及國外主要河流的開發與治理、我國四代領導集體對黃河開發治理的重要指示等具體信息,但黃河的精神則需要考生從具體材料中加以提煉,這體現了與以往相比考察考生更高的綜合分析與套用能力。其中領導集體對於黃河治理的方針政策是我們分析黃河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地市級考試則圍繞教育文化建設這一大範疇,分析了農民工子女就學起點不一、過程困難等教育公平問題,還涉及寄宿制學校、希望學校辦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回歸到當前中國面臨鄉村教育、鄉村文化的危機。旨在拷問我們最終能否實現社會和諧,各種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
以上兩大主題,與去年所分析的國考選題“熱中選冷”、“冷中帶熱”的趨勢仍然一致,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公平等話題一直是當前熱點,而黃河精神的傳承、寄宿制學校等話題又鮮為考生關注,迴避了具體選材的“大熱”。
2010年,考察海洋開發與保護的主題,屬於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發展的範疇,既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也包括經濟建設主題。同以往歷年國考申論題材相比,今年的題材既有一脈相承的底蘊,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謂一脈相承,就是貫穿了一條主線--科學發展觀,延續了一個傾向--偏於巨觀戰略和巨觀經濟問題;所謂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試的取材“熱中選冷”、“冷中帶熱”,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常見的熱門話題,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經濟發展則是歷來申論考試罕有涉及的“冷門”題材,這樣本次題材的選擇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從題目蘊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據的理論和政策淵源上說,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海洋開發與保護、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唯一的正確選擇。這也與2009年國家政治生活中“全黨全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相聯繫。
2009年,考查產業升級和糧食安全問題。首次採用了雙主題、雙題材的複合型命題形式,兩種題材、兩個主題之間強調的是後者,側重糧食安全,把兩者聯繫起來的主線是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即無論產業升級還是保障糧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要求,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這與2008年國際上先後爆發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緊密相聯,時效性強,且提出的問題具有長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說明傳統產業應該打破高投入低產出高污染高資源消耗的低端化生產模式,走自主創新的路子,實現產業最佳化升級;一部分討論了如何提高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社會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基本立足點仍然是黨和政府的最新方針政策,比如以危機為機遇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危機應對方針,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部署。
2008年,考查怒江水電開發問題,表面題材是資源開發及其爭議這一事件,實質主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怒江水電開發的具體事件,引入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和諧發展源於新世紀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理念,科學發展觀強調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顯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於“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007年,考查耕地保護問題。仍屬“三農”問題,但是側重點發生了變化,將重點放在了國家土地政策上,認識問題的角度仍然是“三農”問題協調解決、社會和諧發展,要強調落實國家關於耕地保護的方針政策。
2006年,考查應對突發事件問題,為政府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問題。針對近年來各地公共突發事件接連不斷,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作為一項新課題,擺在了各級政府的面前,這也是具有長期性的問題。基本主題仍然是要遵循中央關於處置突發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為本、“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全面提高政府處置能力。
2005年,國考申論破天荒地考查了“三農”問題。這是因為2004年1月頒布的中央一號檔案,既是新世紀第一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檔案,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把“增加農民收入”明確寫進黨中央的檔案,突出表明了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對申論的命題具有顯著的導向作用。“三農”問題既體現中央政策方向,為舉國所關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話題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論考試的理想題材。
2004年,考查交通擁堵問題,為政府公共服務和城市交通建設問題。針對交通擁堵現象嚴重,提出解決好城市發展中的交通問題考驗政府的執政能力,題材的主題同時也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適應形勢,統籌協調,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同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2003年,考查安全生產監管問題。題材背景是煤礦安全事故頻發,儘管安全生產問題是申論考察較頻繁的一個“老話題”,但它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反覆性,從2003年進入申論考題,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根本解決,以致資源大省山西於2009年毅然做出了調整產業結構、向多元化產業大省轉型的決策。安全生產事故的普遍存在和頻繁發生,黨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斷調整、政策措施不斷完善,表明安全監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依靠理念的不斷創新,措施的不斷強化,逐步實現問題的解決和形勢的好轉。作為一種經常性的申論熱點題材,考生應當把握: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和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政府責任,溫家寶總理所論述的“安全責任重於山”,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起“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的觀念,切實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是認識和解決安全生產類熱點問題始終適用的原則。
2002年,考查網路引導和監管問題,為政府社會管理問題。針對網路日益普及,網路在發揮著它得天獨厚的優勢的同時,亦顯現出它的負面效應,面對網路的正面和負面效應政府究竟該如何從容,基本主題是:“趨利避害,全面辯證認識網路的正負兩種效應,履行政府職能,引導和監督網路健康發展”。
2001年,考查藥品安全監管問題,屬於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問題。具體題材是,感冒藥品中含有PPA,美國藥品監督管理局向世界範圍內發出了預警通知,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得到訊息後,採取了一些措施,圍繞這些措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深層討論。從政府層面上探討了,應如何維護食品藥品安全。其主題是:“全面發揮職能作用,以人為本,加強監管,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2000年,考查城市工業生產布局問題,屬於巨觀經濟問題。這個問題的考查,現在看來是比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實質是科學發展的問題,其主題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工業生產,合理規劃布局”。但在考試時,中央尚未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所以說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過工業生產布局不科學、重複建設、影響環境的問題,是長期性、普遍性的問題,即便作答中無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經濟發展規模與質量統籌兼顧、生產與環保綜合協調”的原則,仍然可以提出正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