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育電視台

中國教育電視台建立十餘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起到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為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衛星電視教育節目已經大量地進入各地有線電視網,為衛星電視教育在更大範圍的效益發揮提供了技術保障。

簡述

中央教育電視台也叫中國教育電視台
中國教育電視台於1986年10月1日正式播出,英文簡稱CETV,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台,隸屬於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中國教育電視台目前有5個電視頻道和一個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其中:
CETV-1 為綜合教育頻道,主要播出教育資訊、校園時尚、能力素質和公益服務四類教育教學節目;
CETV-2 為繼續教育頻道(即教學頻道),主要播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課程;
CETV-3 為人文教育頻道(面向北京的少兒和社區),主要播出少兒和社區服務的節目;
CETV- 空中課堂,主要為農村中國小和教師培訓提供示範教育服務;
CETV-早期教育付費電視頻道 (簡稱“早教頻道”) ,2005年10月1日開播,為0至8歲嬰幼健康成長提供專業資訊服務。
目前,5套電視節目每天的播出總量達近80餘小時。
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一套節目目前通過中星6B衛星和中星9號衛星傳送,第二套節目、空中課堂頻道通過亞太6號衛星傳送,覆蓋全國及東南亞地區。第三套節目面向北京開路發射,並進入北京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北京及其周邊地區。全國85%以上的省地有線電視網路轉播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一套節目。 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平台 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平台於2000年10月正式開通,該網路集電視、語音、IP數據廣播節目於一體,是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天地互動功能的遠程教育專業服務網,是全國農村農民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的主前端播出平台。目前播出5套電視節目,12套IP節目。主要服務於“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農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等國家重大工程,服務於部隊士官在職培訓、“綠網工程”、大學學歷教育等。目前正融合數位電視、直播衛星、IPTV移動電視手機電視、樓宇電視等新媒體技術,創建全球最大的學習型平台。

發展歷程

一、創建與歷程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之際,回顧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發展歷程,我們由衷地感到,中國教育電視台從它的創立發展到現今,都是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實現的。
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其中有關發展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理論,對於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創建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十年動亂後,我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人才的青黃不接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了大面積提高人們的科技文化水平,培養更多的專門人才,必須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投資少、見效快的現代化教育新途徑。鄧小平同志在黨中央、國務院分管教育和科技工作期間,十分重視廣播電視教育的發展。1978年2月,鄧小平同志親自批准原教育部、原中央廣播事業局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同意成立“面向全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在同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當人們對利用廣播電視的手段開展教育尚存有許多疑慮,充滿了神秘感之時,鄧小平同志就高瞻遠矚地指出:“要制定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僅1979年一年內,國務院就批轉了兩個有關廣播電視大學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檔案,明確了廣播電視大學的性質、任務及其地位與作用,肯定了為發展廣播電視大學而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1979年2月以後,中央電大和28所省市電大相繼開學,揭開了我國廣播電視教育史上嶄新的一頁。
1983年10月,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科學地揭示了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歷史性變革,指明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教育要面向現代化,一方面是指教育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更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另一方面是指逐步實現教育本身的現代化,要有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學管理體制和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包括廣播電視教育在內的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內容。廣播電視教育是一種遠距離、大面積、形象生動的教育,可以開展各種層次規格的教育,有利於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優秀人才。“三個面向”是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新技術革命和國內現代化建設的形勢,針對當時我國教育同現代化建設嚴重不適應的實際提出的,是黨的基本路線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作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同志在“三個面向”中所體現出來的前瞻性指導原則,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為我國廣播電視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從我國教育事業20年來的發展歷程看,80年代中期的中國,“窮國辦大教育”是基本國情。以有限的經費支撐著世界上最龐大的教育體系,中國面臨著極其繁重的教育任務:到下世紀初,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強中國的基礎教育,但現有的中國小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又都不能滿足需要;中國還有1.7億文盲,掃盲工作相當繁重;中國的12億人口中有9億多農民,發展農業生產,振興農村經濟,更需要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總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
順應歷史潮流而生的廣播電視教育,在這一時期無疑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我國利用電視開展教育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但因為技術上的局限,影響了其效益的發揮。當時電視大學的課程通過微波向全國傳輸。由於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多山國家,用地面微波傳送電視節目,嚴重地限制了在更廣泛的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的收看。廣播電視教育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85年3月中旬,原國家教委向國務院提交了報請建立教育廣播電視台的報告。報告指出:“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要提高投資效益,使職業技術教育、中等教育,在目前國情下,適應四化建設的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教育廣播電視台,由教育部門主管”。1985年4月,原郵電部召集有關部委研究利用國際衛星組織無償提供三個月的衛星電視頻道試用事宜。8月份,我國試驗利用衛星電視頻道傳送中央電大的課程。儘管當時全國教育系統地面接收站很少,但收視效果很好,取得可喜的效益。特別是使邊遠山區能收看到了電視節目,比微波傳送質量高、覆蓋面廣、見效快。國家教委及時向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鵬同志匯報利用衛星開展電視教育的可能性。在同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期間,李鵬同志提出:為解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培訓中、國小師資的需要,給教育部門租用一個國際衛星轉發器,開通衛星電視教育專用頻道。國務院決定在我國實用衛星未投入使用前,先租用國際通信衛星作為過渡。12月24日,為加強對衛星電視教育工作的領導,國家教委成立了國家教委電視教育領導小組,其任務是儘快實施開通衛星電視教育頻道,統籌規劃,組織管理,協調落實。
1986年6月23日,國家教委起草了《關於利用衛星電視開展教育工作的通知》,經當時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朱鎔基、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廣電部部長艾知生等領導批准後,國務院九個部委聯合向全國發出了通知。通知指出:“為了大力發展我國的電視教育,國務院決定給教育部門租用一個衛星電視轉發器。廣播電影電視部在分米波電視覆蓋網規劃中,給教育安排一套電視頻道。這是落實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決定的一項重要決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發展大面積遠距離教育的有效措施,為我國電視教育事業開闢了廣闊前景”。
1986年7月1日,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正式開始試播,台標為“中國教育電視”,英文縮寫為“CETV”。第一個節目是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同志發表的電視講話。何東昌同志說,“‘中國教育電視’通過衛星向全國試播,這是我國教育戰線上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對於繁榮我國的教育事業,促進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986年10月1日,“中國教育電視”正式播出。清晨6時,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準時播出了李鵬同志為祝賀“中國教育電視”正式播出而發表的《搞好電視教學,發展開放教育》的重要文章。李鵬同志說,“‘中國教育電視’利用國際通信衛星向全國正式播出,這標誌著我國的教育事業,在發展和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他還指出,“衛星電視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人人都可以參加學習。它是適合我國國情、有利於大批培養各種專門人才的現代化教育形式”。“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爭取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建立一個由廣播、電視、函授組成的教育網路”。第一個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23點,共播出17小時的節目,主要內容是培訓中國小教師的電視課程,以及中央電大開設的成人高等教育的電視課程與大學後繼續教育電視課程。
1988年11月,中國教育電視台開通了第二個衛星教育電視專用頻道(CETV-2)。第二套教育節目優先安排職業技術教育、電視中專的課程,同時適當增播大專教育層次和師資培訓的課程。第二套節目開播時,原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發表了電視講話。李鐵映同志說:“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一套教育節目已經播出二周年,第二套教育節目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衛星電視教育,標誌著我國在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
1990年以後,中國教育電視台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通過衛星頻道向全國播出了中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的電視課程。經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了《中國教育電視》報。1992年8月開始籌建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台。1994年9月,李嵐清、李鐵映同志分別批示同意為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台安排一個頻道,使用35頻道試驗發射。1995年12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關於同意教育電視台辦理廣告經營登記的通知》。1996年10月,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35頻道(CETV-BJ)正式開播,舉行了隆重的開播典禮。同年12月9日,由國家教委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與國家教委電教辦共同承辦的“面向21世紀衛星電視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李嵐清副總理接見了與會代表,並作了重要指示。在此期間,中國教育電視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社會各界建立廣泛的聯繫,相繼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教育電視特點的系列節目和欄目,豐富了教育電視螢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與好評。
中國教育電視台建台十餘年來,始終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關懷與支持。李鵬同志是我國衛星電視教育事業的倡導者,親自領導了我國衛星電視教育創建與發展工作。1991年底,李鵬、李鐵映同志分別為中國教育電視台題詞:“積極採用現代技術,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努力發展電視教育,為人民服務”。1996年10月,在中國衛星電視教育開播十周年之際,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為中國教育電視台題詞:“發展衛星電視教育,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服務”、“大力發展衛星電視教育,培養更多的建國人才”、“積極採用先進技術,促進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衛星電視教育事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二、現狀與作用

目前,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亞太1A衛星向全國播出兩套衛星電視教育節目。其中衛星電視教育第一套節目(CETV-1)為綜合教育頻道,日播出18小時,主要內容是教學輔導、教育新聞、城鄉職業培訓、德育和美育節目、科技文化和繼續教育節目。衛星電視教育第二套節目(CETV-2)為教學頻道,日播出17小時,主要播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以及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電視課程。北京35頻道(CETV-BJ)為綜合教育頻道,每天播出12小時,主要是面向首都觀眾的衛星電視教育第一套的優選節目和自辦的綜合教育節目。
中國教育電視台自籌建以來,在隊伍建設、組織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採用現代技術促進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教育陣地和教育新聞媒介,建成了獨立的教育節目製作、播出和發射系統,並在節目編輯、製作、播出、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擁有一支基本滿足需要的專業隊伍。在充分利用衛星電視手段,更好地為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服務中,中國教育電視台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教育電視事業的關懷與支持,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衛星電視教育網路建設的快速發展。80年代後期,國務院把衛星電視教育的地面接收和收視網路建設的責任交給了地方政府,提出了“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方針,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形成了全社會參與的機制。遍布全國的教育電視台、收轉台以及放像點迅速建立起來。截止到1997年底,我國教育系統已建教育電視台、收轉台940多座,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0000多座,放像點66000多個。隨著近年來有線電視的迅速發展,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衛星節目通過有線電視網進入家庭。據統計,全國已建成開播的1200多座有線電視台中,有75%左右完整轉播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節目。一個以中國教育電視台為中心、以遍布全國的教育電視台、衛星地面接收站和有線電視網為依託的衛星電視教育網路建設初具規模,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電視節目傳輸接收網路。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衛星電視教育收轉和收看網路的初步建成,為中國衛星電視教育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中國教育電視台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辦台宗旨,十餘年來共播出各類教育教學節目約15萬小時,其中自製綜合教育節目近5萬小時。這些節目從幼兒教育、中國小教育,直到老年人教育,覆蓋各個年齡段,是名副其實的終生教育。中國教育電視台的三套節目每天共播出47小時,衛星節目從早晨6:00到深夜24:00,實行不間斷播出。節目內容包括文化、科技、體育、德育等各個方面,可以較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接受各類教育的不同需要。
中國教育電視台建立十餘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起到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進了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
中國教育電視台自創辦之日起,就為廣播電視大學播出各種教學節目。目前每年為中央電大(含中國電視師範學院)播出大專學歷教育、中國小教師達標教育、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教育電視課程4000多課時,占全年總播出時間的40%左右,占中央電大全年總播出電視課程的80%以上,已成為廣播電視大學進行遠程教育的重要技術基礎。中國教育電視台超越時空的信息傳播,為廣播電視大學最佳化教育要素,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廣播電視大學辦學向農村鄉鎮延伸創造條件,開闢了新的辦學空間。通過中國教育電視台播出的電視課程,擴大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規模和教學內容。中央電大十多年來培養畢業生200多萬人;2000多萬人接受繼續教育與崗位培訓。以衛星電視為教學媒體的開放性學校已經成為中國遠程教育的主體。
衛星電視教育以其覆蓋面大、學員不脫離崗位學習的優勢而成為中國師資培訓的主要形式,開創了一條加快師資培訓步伐的新途徑。自1993年以來,有200萬中國小教師和校長收看繼續教育節目。“八五”期間,有100萬中國小校長接受崗位培訓。據統計,十餘年間,全國中國小教師的學歷達標率由62.8%提高到89.9%,其中70%是通過衛星電視教育手段實現的。人們親切地稱電視主講教師為“空中教授”。
中國教育電視台播出的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節目,為上億農民送去了實用技術和致富信息,為農民脫貧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衛星電視開展農民教育,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適合農村地域廣闊、農民居住分散的特點,同時衛星電視教育施教面廣,容量大,可以播出各種知識內容,適應農村各行業對多層次人才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中國教育電視台已累計播出兩校的電視課程近2萬小時。通過衛星電視,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農村培養了上百萬名中等專業畢業學員,100多萬單、多科結業學員和80多萬綠色證書畢業學員,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民達2000多萬人次。
2、推動了中國小教學改革和掃盲工作
中國教育電視台播出的中國小教學節目是按照教學大綱製作的,已經進入許多學校的課堂,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反映:把電視做為教學輔助手段,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減輕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對於引導中國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起了很好的作用。
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是本世紀中國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教育電視台積極為實現這兩個目標服務。為此製作、播出了180集的《電視掃盲教材》,並選播了其它相關節目。針對文盲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的特點,把學農業技術和識字、學文化結合起來,聲音、文字、圖象並茂,易學好記,發揮了電視教育的優勢。
衛星電視教育頻道將優秀教師播講的優質課程和科技文化知識送到了邊遠地區,打破了這些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封閉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些地區的教育環境,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楊振寧、已故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以及全國許多有名望的大學和中學的優秀教師都擔任過中國教育電視台所播節目的主講人。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根據李嵐清同志關於中國教育電視台“應當為培育‘四有’公民作出貢獻,特別要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上發揮作用,辦好綜合教育節目”的指示,中國教育電視台努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強、影響大的系列節目,如分別面向大、中、國小學生和幼兒的《青春鏇律》、《走向明天》、《天天向上》和《CETV動畫影院》。為了加強大中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我台還製作播出了《做文明禮貌的大、中、小學生》系列片。這些節(欄)目都是根據觀眾不同的年齡特點,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製作地,達到宣傳教育的效果。
3、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務
在確保中央電大等遠程學校教學課程播出的同時,中國教育電視台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人事部、原勞動部、原國家經貿委、原電子工業部、中宣部、中組部、公安部、衛生部等部委的有關部門,以及與國外有關組織進行合作,為社會各階層渴求接受教育的人們提供各種教育教學服務。其中包括輔導、培訓類節目,如《會計職稱考試輔導講座》、《職稱外語考試培訓講座》、《企業管理講座》、《北京名師導學》、《家電維修培訓講座》、《複習時間現場諮詢系列》、《成人高考輔導系列》等;科技類節目,如《科技之光》、《學術報告廳》、《科技大世界》、《健康你我他》、《電腦之夜》等欄目;服務類節目,如《萬嬰跟蹤》、《CETV家庭與教育》、《中國教師》、《中國高校之窗》、《中國教育信息窗》等欄目;外語類節目,如《日語,你好》、《商務英語》、《踏出國門》等。
為了密切配合教育部的中心工作,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頻道成功地直播了“抓考試管理、促學風建設”全國電視會議。通過衛星電視的手段召開全國性會議,快捷直觀,方便經濟,參加人員不受場地限制,有利於會議精神的迅速落實。各地普遍表示歡迎。為了迎接香港回歸和黨的十五大的勝利召開,按照中宣部、原國家教委的有關指示精神,我台完整轉播中央規定的中央電視台的重要節目,圓滿地完成了重大轉播任務以及其它宣傳報導任務。
近幾年來,中國教育電視台為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堅持教育特色的前提下,進行了以“信息量大、節奏快、可視性強”為目標的版面調整,推出了一批較有影響的系列節目。由我台製作的《趣味數學世界》、《OFFICE專家》等電視專題系列節目,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INTERNET改變世界》、《讓老師滿意》等系列節目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和教育部有關領導的重視和關心。江澤民同志調看了《INTERNET改變世界》。李嵐清同志審看了《讓老師滿意》、《大中小學生文明禮貌教育》,提出修改意見,並指示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凌等領導參加了《讓老師滿意》座談會,對該電視專題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讓老師滿意》還特別安排在由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第四次教職工住房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期間,分三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4、發揮新聞輿論導向作用
為了迅速將黨和國家關於教育方面的方針、政策及重要決策傳達到基層教育部門和學校,及時交流各地的教育工作情況與經驗,國家教委辦公廳委託中國教育電視台自1989年5月26日起開設《教育信息》欄目。當時每周五播出一次,每次15分鐘。主要內容是中央與國家教委及有關部委關於教育工作的各種檔案,以及有關領導的講話。不久又在《教育信息》中播出反映高校改革成果的電視片。《教育信息》開播後,受到了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歡迎。1991年12月,國家教委發出了《關於利用廣播電視開展教育宣傳報導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教育信息》圍繞國家教委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安排報導,力求較完整地、系統地報導各項中心工作的貫徹情況,組織錄製有深度、有分量的信息和有現場感的專題。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通訊員站,共同把《教育信息》辦得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
1992年10月,原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同志兩次指示,要求中國教育電視台辦好教育新聞。國家教委黨組也提出,要提高教育新聞的播出質量,並逐步實現經常化、制度化。因此,國家教委決定從1992年11月2日開始,將原《教育信息》改為全國教育電視台《教育新聞聯播》。每周一、三、五播出。
為進一步發揮《教育新聞聯播》的宣傳作用,國家教委1994年4月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組織收轉《教育新聞聯播》,並決定自1994年5月9日開始,由原來每周一、三、五播出,改為每周一至周六天天播出,周日同時間為新聞性專欄節目。每次10分鐘(7月9日後每次播出時間增加到15分鐘)。通知指出,“轉播中國教育電視台《教育新聞聯播》節目是地方教育電視台的一項重要任務”。
目前,《教育新聞聯播》作為教育部的重要新聞輿論視窗,每天播出15分鐘,並實現全國教育電視台聯播,及時傳達了黨和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反映了各地教育動態,宣傳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先進典型,推動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落實,促進了全社會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在教育部的指導與支持下,中國教育電視台已在全國建立了25個記者站,11個通訊員站,與21個地方教育電視台、電教館、電教中心建立了供稿聯繫。中國教育電視台自1993年開始,參加了每年的全教會、每年“兩會”報導,在香港回歸、黨的十五大召開等重大新聞宣傳報導中,按照有關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8年,中國教育電視台還將推出教育評論性節目,以加強對教育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度報導,更好地發揮教育電視台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輿論導向作用。

三、挑戰與展望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面對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教育的更高要求,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前進的道路上既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為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有效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培養大量專門人才,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步伐的關鍵所在。“九五”期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是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重點,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適度發展高等教育。無論是為近兩億人提供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幾千萬人的掃盲教育,還是為更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教育都面臨著非常繁重的任務。實踐已充分表明,衛星電視教育以其迅速及時、生動形象、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等優勢,能直接為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提供有效的服務。在新的歷史任務面前,教育電視台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教育電視台在“科教興國”的偉大實踐中是大有可為的。
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衛星電視教育節目已經大量地進入各地有線電視網,為衛星電視教育在更大範圍的效益發揮提供了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有線電視迅猛發展。到1996年底,我國已批准建立的有線電視台1285座,用戶5000萬。預計到2000年,有線用戶將達到7000-8000萬戶。這種天上幾顆星,地下一片網的“星格線局”將是21世紀廣播電視的主要傳播形式。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十分重視衛星電視教育頻道,把它納入到有線電視節目的設定規劃之中,要求各地有線電視台必須轉播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節目。這就使教育電視的星格線局得以初步形成。這種格局的形成,擴大了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覆蓋範圍,增強了教育電視台的社會教育功能,提高了衛星電視教育的整體效益。在收看方式上,星格線局使衛星電視教育由教育部門收看為主、集體收看為主,轉變為家庭收看為主,分散收看為主。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的發展條件,根據觀眾可以直接收看的新情況,調整節目內容,科學合理編排,以取得衛星電視教育更好的效益。
中國教育電視台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也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必將推動和改變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使之產生革命性變革。在這樣的社會變革中,信息在沿著信息高速公路大量地、快速地傳播。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怎樣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了很大改變。未來的教育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面對大量的、快速的信息傳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人們從信息中有效地獲得有用知識,傳授有用知識,培養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因此,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將對整個教育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當前,已出現了把課堂教學與廣播電視教學融於一體的新型的遠程雙向互動教學方式。通過INTERNET進行學習和從事商務活動,對中國人來說,已不再遙遠。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開通後,一些有條件的大、中、國小已在實驗運用CERNET網開展遠程教學。這對衛星電視教育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隨著衛星電視套用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壓縮技術的套用,電視頻道將越來越多。中央電視台預計到2000年電視頻道將發展到10個,省級電視台上衛星的頻道數也將增加。對空間頻率資源的利用和各電視台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供觀眾選擇的電視節目將是十幾套乃至幾十套。觀眾的選擇更趨廣泛,對節目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處於世紀之交的中國教育電視台必須迎接挑戰,積極採用現代新技術,不斷提高節目質量,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發揮整體優勢和教育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國外教育電視的蓬勃發展,國內綜合電視台普遍注重教育節目,說明衛星電視教育仍然是被廣泛採用的一種公共教育形式。中國的衛星電視教育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我國,教育是唯一擁有專業電視頻道的行業。我們務必十分珍惜黨和國家給予的特殊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寶貴的空中教育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有關規定,在國家和全社會的支持下,邁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電視台將充分挖掘潛力,制定發展計畫,發揮更大的作用。
1、進一步發揮衛星電視的優勢,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服務
中國教育電視台將繼續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服務,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辦台宗旨,根據中國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進一步發揮衛星電視的優勢,優先選擇社會急需而又量大面寬的教育節目,以充足的播出時間、多種可供選擇的電視課程,方便學習的編排等特色為廣大觀眾服務。其中首先要和廣播電視大學緊密配合,確保中央電大課程的播出,在推動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中繼續發揮其技術保障作用。
2、繼續擴大衛星電視教育的傳輸和收視網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教育和學校電化教學,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抓好教育衛星電視接收和播放網點的建設,到本世紀末,基本建成全國電教網路,覆蓋大多數鄉鎮和邊遠地區”。中國教育電視台要根據教育部和廣電總局的有關規定,採取切實措施,搞好節目進各地有線電視台的入網工作,以及地方教育電視台按規定收轉中國教育電視台節目的工作。要加強與地方教育電視台的聯繫,擴大有效覆蓋面,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的節目,以提高教育電視的整體效益。要加強與有關單位的合作,採取技術措施,推動邊遠、貧困地區收看衛星電視教育節目。
3、不斷提高節目質量,拓寬節目內容,努力辦出和保持教育電視台特色
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採用節目製作新技術,通過自製、合作、引進、委託等多種形式,擴大節目來源,拓寬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
實施精品戰略,以精品節目帶動節目水平的提高。對社會影響大、效益好的節目(欄目)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力爭辦出一批優秀系列節目和精品欄目,使收視率有明顯提高。
從頻道的宣傳、節目的編排、欄目的設定、選題的確定、主持人的形象、節目的重播次數、節目的預告等各個方面,都要充分考慮教育的要求和認知規律,符合社會對開放性教育的需求,努力辦出並保持教育電視台的特色和風格。
4、積極跟蹤現代技術的最新發展
加快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針對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在采、編、播、發射等各個環節有計畫地採用計算機技術。
實施開路播出和電話反饋相結合等技術,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聯合選擇部分電大課程進行現場直播。
開展衛星頻道資源的套用研究,做好採用Ku波段數字壓縮技術傳輸電視節目,開闢新的頻道資源的準備。開發並運用數據廣播、數字聲廣播、雙向數字通信、圖文電視等多種新技術,充分利用現有頻率資源,提高衛星轉發器的利用率。
採用衛星網、地面網相結合的數據雙向傳輸技術,籌建互動式衛星電視會議系統。
重視研究衛星教育電視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繼續擴展VBI系統的開發與套用。
5、加強交流、合作與研究
在黨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導下,中國教育電視台要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重視對教育電視節目的全方位開發,把節目播出、播映權的轉讓,配套文字、音像教材的發行,培訓節目的有償播出服務等結合起來,努力爭取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合作製作教育節目(欄目)。積極開展與國外電視節目製作機構的交流,引進優秀教育節目,把廣泛合作的方式作為豐富節目內容,提高節目水平的重要途徑。
要重視教育電視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關注國內外教育電視、教育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採取專題研究、個案調查等方法,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把握機遇,發展自己。
我們相信,已經走過十餘年曆程的中國教育電視台,在中央領導和教育部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為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以及社會的全面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