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研製代號為WXLZ602)是解放軍眾多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的佼佼者,也是解放軍現役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1945年)德國研製成功的“小紅帽”反坦克飛彈登上戰爭舞台後,反坦克飛彈就以射程遠、精度高和威力大而備受世人的青睞,迅速成為反坦克作戰的主力軍,風頭一舉蓋過反坦克火炮而躍居坦克殺手榜之首。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研製代號為WXLZ602)是解放軍眾多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的佼佼者,也是解放軍現役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1945年)德國研製成功的“小紅帽”反坦克飛彈登上戰爭舞台後,反坦克飛彈就以射程遠、精度高和威力大而備受世人的青睞,迅速成為反坦克作戰的主力軍,風頭一舉蓋過反坦克火炮而躍居坦克殺手榜之首。中國反坦克飛彈的發展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迅速,先後研製和裝備部隊多種型號的反坦克飛彈。並且將多種反坦克飛彈裝在機動平台上,使飛彈的反坦克殺傷力與車輛平台的高機動性和高防護性強強聯合,組成更新意義上的反坦克武器系統

研製歷史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採用四聯裝炮塔式武器站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樣車
解放軍於上世紀70年代初裝備“紅箭”73反坦克飛彈,結束了牽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箭筒與敵坦克單打獨鬥的歷史。但是,“紅箭”73反坦克飛彈屬目視瞄準、目視跟蹤的第一代反坦克飛彈,精度低,威力小。為改變解放軍反坦克飛彈的落後狀況,中國於1970年開始研製目視瞄準、半自動跟蹤的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紅箭”8反坦克飛彈。該型飛彈無論在威力和精度上,都已接近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但仍屬於步兵攜帶型反坦克飛彈,其致命的弱點是機動能力差,射手暴露,生存能力低。為解決飛彈的機動性問題,中國有關部門於1980年10月決定研製以越野汽車和裝甲車底盤為基礎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某科研單位很快於1983年推出採用越野汽車底盤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並於1987年裝備部隊,後來又發展了北京吉普底盤的輪式飛彈發射車。這兩款發射車雖然較好地解決了飛彈機動的問題,但車上的發射裝置較為簡單,特別是沒有裝甲防護

與此同時,1980年10月,北方某研究所也接受了反坦克飛彈上車的研製任務。經過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員認為,履帶式裝甲車輛防護性能好,越野機動能力強,是反坦克飛彈的理想武器平台,因此,大膽提出了採用63式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底盤和液壓升降發射裝置的總體方案。這一方案得到認可後,該所很快於1982年12月研製出1輛單管升降式發射車論證樣車。樣車經長距離行駛試驗和飛彈的多次發射試驗,證明“紅箭”8飛彈搬上裝甲車輛是可行的。為進一步提高發射車的技術性能,1984年3月,該所決定將原來的單管升降式武器站改為四聯裝炮塔式武器站,並於1985年11月研製出1輛樣車。樣車經過嚴格的考核和試驗,證明方案是可行的。至此,“紅箭”8飛彈搬上裝甲車輛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86年5月,解放軍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召開會議,確定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為國慶四十周年國慶受閱裝備,同時,會議也認可了炮塔式武器站的方案,並決定改用性能更為先進的第二代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即89式裝甲輸送車)底盤。此後,總參裝甲兵部考慮到便於部隊使用和維修,於同年7月提出武器站由炮塔式改為升降式。經過軍方與兵器工業部門的反覆協商,最後敲定了四聯裝整體液壓升降式武器站的發射車總體方案。隨後,科研人員全面展開發射車的結構設計,並於1987年10月試製出1輛初樣車。樣車經過帶彈行駛試驗和實彈發射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12月,初樣車運到東北寒區,重點進行液壓升降、帶彈行駛及飛彈發射的環境適應性等多項試驗。根據初樣車試驗存在的問題,科研人員改進了設計,於1988年4月試製出2輛正樣車,並正式提交給軍方進行設計定型試驗。2輛正樣車經過溫區、熱區和寒區的全面試驗,以及中國某兵器試驗中心的行駛試驗、飛彈飛行試驗、環境適應性試驗和可靠性試驗等,證明發射車的主要性能指標滿足戰術技術指標和部隊使用要求。1990年3月,該型發射車通過設計定型審查,同年7月批准設計定型,並正式命名為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隨後該型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作為第一種國產履帶式高性能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正式裝備部隊,使解放軍的反坦克作戰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技術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全圖
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其實就是ZSD89式履帶式裝甲輸送車(WZ534)底盤,“嫁接”“紅箭”8反坦克飛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從外觀上看,發射車的車首鋒利,車體線條流暢,再配上高聳的可鏇轉四聯裝飛彈武器站,整車顯得乾淨利落。該車也由4名乘員組成,即駕駛員、車長、射手和裝填手。車內前左部為駕駛室,其後是車長室,前右部為動力室;戰鬥室在車體中後部偏左,主要布置有升降式武器站和射手的座位;裝填室位於車體後部,存放有8枚待發彈,並有射手和裝填手的座位。從上面的介紹可知,它的外貌特徵明顯,很容易識別,但內部布置卻與坦克和一般裝甲輸送車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它的飛彈武器系統最有特點。

一是武器平台機動力強,防護力好,對新技術具有高容納性。89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的武器平台——89式裝甲輸送車是性能優良的裝甲平台,越野機動能力強,可對武器系統和乘員提供包括核生化防護在內的綜合防護,能夠有效地伴隨坦克遂行作戰任務,其性能要大大優於以輪式汽車吉普車底盤改裝而成的武器平台。不僅如此,履帶式平台(包括輪式裝甲平台)的最大優點是改進餘地大,對新技術具有高容納性。首先,車內空間大,加裝各種新部件十分便利。這也是各國數位化部隊建設優先選擇裝甲機械化部隊的道理。其次,裝甲平台承載量大,抗過載能力強,對武器系統可以進行升級,車內可以加裝各種信息設備或光電對抗部件等,增加個一兩噸的東西對它來說是小菜一碟,對車輛的機動和穩定性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而這些重量要壓在汽車底盤上,那可不得了。所以,國外的重型反坦克飛彈幾乎都在裝甲平台上“安家”;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展示的中國最新型反坦克飛彈,也在輪式裝甲車底盤上“落戶”。

二是“紅箭”8反坦克飛彈射程遠、威力大。平台再好,也是綠葉,飛彈優良才是正道。發射車的核心是反坦克飛彈,飛彈是發射車的生命,而該發射車的飛彈系統已經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首先是技術先進。該飛彈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反坦克飛彈,是筒裝發射、目視跟蹤、紅外半自動導引、有線傳輸指令的武器系統。其次是射程遠、破甲威力大。飛彈可有效擊穿國外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其射程和威力不亞於名聞遐邇的美國“陶”式反坦克飛彈。由於第二代以前主戰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一般為2千米左右,“紅箭”8反坦克飛彈可對其實施非接觸式打擊,因此,它是名副其實的“坦克殺手”。中國新一代輪式裝甲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的飛彈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足以讓敵方第三代主戰坦克望而生畏。第三是攜帶彈量大、可多枚連射。全車共帶飛彈12枚,一次裝填可連續發射4次,按2枚飛彈毀傷敵一個裝甲目標計算,它一次出動至少可有效抗擊敵6個以上裝甲目標,是打擊敵集群坦克的“撒手鐧”,而吉普車平台的“紅箭”8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一次只能發射一枚,連續打擊能力就弱得多了。

三是射手的位置與眾不同,行軍時在裝填室,戰鬥時才進入戰鬥室。前面提到,該車的戰鬥室和裝填室都有射手的位置,是不是有兩個射手呢?其實,飛彈射手只有一個,只不過他既可以坐在戰鬥室操縱飛彈,也可坐在裝填室觀察敵情。行軍時飛彈射手和裝填手坐在裝填室內,射手在右,裝填手在左。行軍中,射手通過安裝在裝填室右後頂甲板上的一具升降式潛望鏡進行觀察,搜尋4千米以內的目標。戰鬥時,射手通過車內右側的通道進入戰鬥室的武器站內,並用武器站上的觀瞄設備進行觀察、瞄準和發射飛彈。射手之所以要變換位置,是戰鬥室空間較狹小,乘坐不太舒適,因此,在行軍和非戰鬥狀態下,射手坐在裝填室可以保存體力。

四是武器站的自動化程度高,瞄準跟蹤很簡單。武器站由液壓升降裝置、電動迴轉裝置、發射裝置、紅外測角儀、控制箱等組成。戰鬥時,射手用液壓升降裝置將發射裝置升起,並通過電動迴轉裝置驅動武器站搜尋目標。發現目標後,射手迅速通過武器站鏇塔座圈的方位標尺(用密位顯示)將其方向鎖住,然後用手動操縱瞄準裝置和飛彈對目標進行精確瞄準,當瞄準鏡中的十字線鎖住目標後,射手按下發射按鈕,此時,飛彈從發射筒中呼嘯而出,尾部拖著制導導線並噴射著耀眼的火焰向目標直撲而去。飛彈飛行的十幾秒鐘時間內,射手只需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始終對準目標,此時,紅外測角儀通過飛彈尾焰實時測出飛彈與瞄準線的偏差,飛彈控制裝置及時發出修正指令,並通過飛彈尾部拖帶的制導導線傳給飛彈,飛彈接到指令後立即通過彈上微機控制尾翼的姿態修正彈道,直到命中目標。需要說明的是,該型飛彈必須在車輛靜止的狀態下進行發射,否則無法制導。發射時,發動機可繼續發動,以便打完飛彈立即轉移陣地;也可在獵殺敵坦克時,將發動機熄火,以隱蔽待機,此時發射裝置由電瓶供電。發射完畢轉移陣地時,發射架可以繼續帶彈,武器站也可在行進間升降,以便在轉移到新的發射陣地後繼續打擊敵人。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示意圖
與“紅箭”73反坦克飛彈相比,這套發射裝置還是相當先進的,制導方式有了質的變化。“紅箭”8飛彈的精確和操縱便捷而感嘆同時也深感操縱“紅箭”73飛彈需要過硬功夫。“紅箭”73飛彈屬第一代反坦克飛彈,其制導方式是目視瞄準和人工跟蹤,射擊時,射手不僅要始終將瞄準線扣住目標,而且還要操縱控制手柄將飛彈控制在瞄準線上,一隻眼睛要同時盯住目標和飛彈,稍有偏差,飛彈就打飛了。“紅箭”8飛彈就簡單多了,只要盯住目標就行,所以,“紅箭”8飛彈的命中精度要比“紅箭”73飛彈高得多。飛彈的整個射擊過程與地動山搖般的打坦克炮完全不同——坦克炮捕捉到目標和瞄準後,發射在一瞬間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觀察射擊效果,而發射飛彈真有點像繡花女穿針,必須膽大心細才行。當然,發射過程的感覺也是很爽的。

五是為確保發射的可靠和乘員安全,發射系統設了多個“安全閥”。大家可能要問,飛彈發射時有很大的尾焰,若不關閉門窗會不會傷及乘員。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科研人員早就想到了。他們在發射裝置上設定了很多保險裝置,防止乘員在未關閉門窗的情況下發射。其原理有點像坦克炮的閉鎖器和駕駛窗關閉器:二炮手裝彈時閉鎖器斷開,炮長不能進行擊發,裝完彈後由二炮手接通閉鎖器,炮長才能操縱火炮進行射擊;駕駛窗若不關閉,炮長也不能進行擊發。同樣,發射車為確保射擊安全也設了四道“安全閥”:首先是禁止在行駛中發射飛彈的安全裝置,確保飛彈在行駛中的安全;其次是四聯裝飛彈的逐枚發射控制裝置,確保飛彈發射的惟一性,防止兩枚以上飛彈一齊出膛;第三是裝彈保險裝置,確保裝填手的安全;第四是門窗關閉保險開關,確保發射時門窗全部關閉。只有四道“安全閥”全部打開時,射手才能發射。另外,發射車還採用了半自動化的裝彈方式,裝彈機可將“紅箭”8飛彈從車內裝到車外的飛彈發射架上,或將其退回到車內,因此,戰鬥射速明顯高於輪式反坦克飛彈車。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是一款裝甲平台與反坦克飛彈有機結合的、性能優良的一體化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

發展

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中國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樣車
儘管89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採用了較多的新技術,達到了較先進的水平,但與已開發國家先進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相比,仍有需要完善之處。首先,由於該型飛彈研製較早,採用的是普通破甲戰鬥部,因此,對付新型反應裝甲的能力不足。其次,毀傷威力偏低。其主要原因是飛彈採用水平姿態飛行,命中部位是坦克防護力最強的正面/側面主裝甲。這也是第二代反坦克飛彈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克服這一弱點,瑞典等國研製了“比爾”等掠飛攻頂飛彈,美國也將其“陶”式飛彈改進為攻頂的“陶2B,大大提高了飛彈的毀傷效能。第三,沒有配備微光、熱像儀等夜視和夜瞄裝置,夜戰能力嚴重不足。窺一斑而知全貌。

一是要大力發展射程更遠的飛彈。未來作戰是精確作戰,反坦克飛彈作為精確制導武器的佼佼者,是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陸軍迫切需要打得更遠、更準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飛彈,以適應陸軍作戰方式向非接觸、非線式、非對稱方向發展的需要。為此,可以考慮借鑑國外已研製出的臂式升降武器站的成功經驗,發展中國的臂式武器站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臂式武器站的最大優點是飛彈的控制範圍明顯擴大,隱蔽性也更好,同時,對平台的要求也相對降低,輪式平台也不失為一種經濟的選擇。

二是要大力發展新的制導方式和大威力的反坦克飛彈。要積極發展雷射、紅外、微波制導的飛彈,徹底擺脫導線的束縛,提高飛彈飛行速度;同時,為有效對付複合裝甲和主動反應式裝甲,應廣泛採用串聯戰鬥部,並大力發展掠飛型攻頂飛彈;要大力發展反坦克/反直升機多用途飛彈,實現一車多能,一彈多用。從長遠看,陸軍需要的是打了不管、輪履結合、數位化的智慧型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