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6l年式雙聯25mm高炮是一種小口徑半自動艦炮,用於對空、對海和岸上目標射擊。曾大量生產,廣泛裝備我國海軍飛彈艇、護衛艇等各種艦艇。
1959年,根據海軍裝備的需要,一機部向某廠下達仿製蘇聯2M-3雙聯裝25毫米艦炮任務。該廠原是一個只能生產步槍、機槍等輕武器的兵工廠曾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做出過貢獻。工廠接受任務後立即組織技術人員翻譯和消化圖紙資料,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加工工藝和工裝以及補充加工所需的專用設備,為試製作好物質準備。
l960年初,首先進行自動機和液壓傳動的試製。試製中遇到不少困難,如機體滑行槽、炮栓閉鎖齒的鏟齒、滾珠軌道和膛線等加工問題,以及搖架焊接變形,特別是液壓傳動部分加工精度和光潔度要求很高,但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努力下,都一一克服了。1962年,試製成9門火炮,進入工廠靶場作射擊試驗。10月和12月兩次發生炸膛事故,與此同時,進口的蘇聯造雙25毫米艦炮也發生相同事故。事故發生後,自動機主要部件都受到損壞,並嚴重影響射手安全。l962年l 2月,工廠成立事故檢查組對圖紙資料、材料、工藝進行全面分析檢查,1963年1月確認事故原因主要是自動機反跳卡鎖機構閉鎖不確實,炮栓自由行程與反跳行程配合不合理,因此決定由工廠組織試驗和改進。於是工廠成立了自動機改進工作組,採取了縮短擊針前端尺寸,增大反跳鎖槓桿空行程,堵塞炮管八個導氣孔,調整炮管緩衝簧和炮管復進簧的彈簧力等一系列措施。經過大量發射試驗,解決了問題。此外還解決了自動機拔叉脫出滾輪和液壓傳動漏油等問題。同年,生產廠房建設完成。1964年,經過國家靶場和海上試驗證明,存在問題已解決。工廠經過小批量生產,創造了批生產條件,1964年12月海軍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生產定型,並命名為1961年式雙聯裝25毫米艦炮,簡稱61式雙25艦炮。
結構
61式雙25艦炮由兩門自動炮、供彈系統、炮架、瞄準具、液壓傳動系統等部分組成。總體結構採用兩門炮上、下配置,雙耳軸搖架;瞄準系統在左側,供彈系統在右側的布置。上、下配置火炮利於減小體積,節省艦艇上的安裝空間,特別是早期潛艇上也安裝有25炮做防空武器。自動炮採用炮管短後坐原理,復進機為彈簧式,制退機由炮管緩衝器和復進簧共同組成。炮栓為縱動式螺式炮栓,旋轉閉鎖,齒條式開栓和加速機構、機械式擊發機構,首發裝填和退彈可用液壓裝填機構,也可用手動操作。擊發機可選擇單管和雙管發射,並有自動停射機構,當炮身轉動到危險界時火炮不能發射。炮彈擊發後,炮身與炮栓一起後坐,後坐結束後,炮身開始復進,齒輪和加速機構開始工作,推動炮栓向後,完成開栓和抽筒動作,撥彈板在炮身復進過程中撥彈,這樣可以提高射速。炮身復進到位後,加速機構與炮栓脫離,然後炮栓在復進簧作用下把新炮彈推入炮膛,完成閉鎖、擊發。
供彈方式為彈鏈供彈,採用金屬可散鏈節,也可使用7發彈夾供彈。供彈機安裝在火炮起落部分上,在火炮射角變化時,相對炮身靜止。供彈機用於將彈藥從彈箱出口導引到自動炮受彈器內,由扇形導引、支架托盤等組成;65發彈箱和彈箱托架安裝在火炮迴轉部分上。供彈時炮手將彈藥箱置於托盤上,並用定位器固定。
炮架由搖架、瞄準機、托架、炮架座、座圈組成。由於火炮布局特殊,搖架由上、下搖架和左、右連線臂組成。有兩個耳軸,上述部分之間構成平行四邊形,以保證火炮起落角度相等。高低機為蝸輪蝸桿齒弧式;方向機為蝸輪蝸桿齒環式,以保證360度環射。高低機和方向機都有手動和液壓兩種工作方式,用離合器轉換。液壓方式下火炮動作靈活、平穩,反應速度約為手動的3倍,為主要工作方式。炮座為滾珠座圈式,迴旋架在基座內轉動。炮座外裝有胸牆式防盾。
液壓傳動裝置由泵組驅動,用油管和兩個電動機接通,分別負責高低機和方向機。另有動力缸用於驅動火炮活動部分。瞄準手用操縱桿完成半自動瞄準。
瞄準裝置採用環形瞄準具,這類瞄準具主要用於對空射擊,結構簡單,不需要裝定標尺,但無夜戰能力。該炮由瞄準手、裝彈手操作。
改良與發展
61式雙25炮剛剛定型一年後就趕上1965年的“八六”海戰。這次海戰擊沉了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裝備此炮的護衛艇參加了戰鬥。海戰中,國民黨軍艦上的艦炮雖然口徑大、射程遠,但是由於缺乏穩定系統,在風浪中無法瞄準;而方小艇上的速射炮在近戰中發揮了火力猛烈的長處。但實戰中反映出此炮在高射角下故障多,在對海和對空作戰中火力不夠集中,因此海軍裝備部提出將火炮由疊裝改為平裝。增大彈箱容量以及增加光學瞄準具和夜間照明裝置等改進意見。五機部下達了改進設計任務。工廠組織了十多位技術人員負責改進設計,於1971年試製成功。7月通過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1972年2月海軍裝備部批准設計定型,命名為61-1式雙25艦炮。
1977年初,在部隊使用時出現火炮零件多次斷裂,問題十分嚴重。經工廠科研人員、院校專家、研究所等單位協助攻關,根據斷裂部位相似,脆性斷口,分析出斷裂原因是由於起高強度在大應力、高速應變情況下的疲勞問題。因此採取分散應力、更換材料和改變熱處理工藝來提高材料韌性等措施,1年後解決了問題。
性能
初 速:890米/秒
射 速:800-900發/分
有效射程:2778米
有效斜距:2800米
高低射界:-10-85
方向射界:360
全 重:1735公斤
彈箱容量:65發
炮手人數: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