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生物集團

短期目標:五年內以創新、高效、健康的生物技術產業掛牌上市。 2、曾洪梅,女,理學博士,研究員,微生物學專業。 4、焦如珍,女,博士,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員,從事微生物肥料的基礎和套用研究,主持多項國家和部門課題。

集團簡介

高科生物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是中國高科生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起組建的一家以生物農資、生物飼料、生物環保業、生物食品等新型生物技術產業為核心和以創新生物產業為發展方向的聯盟整合型集團化企業。
集團以“健康、安全”為核心理念,並且要求集團的每一個成員企業、倡導集團的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學習、倡導、實踐和弘揚集團的核心理念和企業文化,提出“健康安全,我的心愿”的口號,在企業的目標定位、培訓和成員發展上都十分嚴格地把握這一點,
企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專家隊伍為支撐,且聘請微生物學界元老級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企業的總顧問,把握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並具有一大批年輕專家從事具體工作,確保企業技術的長期領先性。
集團致力於生態、循環、健康、環保的事業,由於集團文化理念的先進性及技術領先性,在組建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已經有數十家企業以不同的方式加盟到集團,並且已經得到山東、安徽、青海、內蒙等一些地區和部門政府領導的重視。集團將努力打造優秀品牌,爭取為中國的健康生物產業建設出一個航母型生物企業和整合發展的平台。

集團企業文化

總體願景:通過健康的產品培育健康的生物,促進健康的人類,塑造健康的心靈
總體使命:引導、直至引領國內套用微生物產業化向創新與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體目標: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整合技術、產業和市場資源,努力為微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套用打造一個領軍式的企業和發展大平台。
短期目標:五年內以創新、高效、健康的生物技術產業掛牌上市。
總體特點:學習創新,模式引領,低碳整合,實踐共贏。
企業標誌性口號:健康安全我的心愿

企業組織機構

企業技術團隊

1、丁之銓,1965年出生,浙江省紹興市人。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曾從事食品釀造及質量檢測、棉花病害機理及其防治(國家攻關項目)、基因工程構建殺蟲防病螢光假單胞菌(國家863項目)、假單胞菌質粒載體構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發酵(中外合資企業)、動植物微生態製劑研製和推廣、微生物培養器的研製和推廣、糞便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生化黃腐酸發酵生產及優良工藝引進(國家948項目)等工作。參加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言。曾為國家“863”項目、“九五”攻關項目主要完成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主持人。研究工作期間發表各類學術論文2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共十餘項。
丁之銓博士在就學期間,曾直接受到微生物學界三位院士的指導,這在同行業中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了。李季倫院士、陳文新院士對丁博士從事的套用微生物產業化轉化工作十分重視,並對其工作有過充分的肯定。
2、曾洪梅,女,理學博士,研究員,微生物學專業。先後畢業於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和中國農業大學;1989年開始從事食品微生物和食品釀造研究,1991年開始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工作,2003年-2006年間赴日本食品綜合研究所進行JSPS博士後研究。自1998年以來一直從事生物農藥的套用基礎研究,主持或參加了863、973、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個項目,在殺蟲防病功能基因的發掘和利用、蛋白結構與功能解析、分子機理研究、代謝途徑分析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六十篇,申請及獲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3、劉俠,女,高級工程師。從1989年開始一直在微生態領域工作,先後在四通集團北京抗衰老研究所、中國星火總公司興濟生物技術研究所、河北省滄州華雨藥業任職,具有從實驗室到生產以及車間管理的多年經驗,2010年前,為華雨藥業核心實驗室主任(實為技術第一負責人),期間,曾經在中科院微生物所進修三年半(1992~1996,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一年項目合作),中國食品發酵研究所(現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進修8個月(2001年),天津農學院不連續合作研究一年半(2000年始),廈門大學合作研究3年(2005年始)。具有豐富的芽孢桿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液體發酵、固體發酵理論和實踐經驗。2011年加入本團隊。
4、焦如珍,女,博士,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員,從事微生物肥料的基礎和套用研究,主持多項國家和部門課題。

涉及的主要專利

一種微生物培養器
一種多功能土壤微生物修復劑
一種高密度乳酸菌培養方法
一種高產納豆激酶的製作方法
生態養殖發酵床的一次成型製作方法
一種加酶多用途飼料發酵劑
一種肉雞專用的抗病微生物製劑
一種厭氧作用型多用途飼料發酵劑
高產DHA的營養物配方
一種從絲狀真菌提取脂肪酸的方法
發酵床墊料高效發酵菌種配伍
一種發酵床墊料的高效利用方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