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人學思路和科學方法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特色,是其對於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的特殊理論貢獻所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強調現實主義精神,關懷大眾,傾情弱勢。這種情懷能夠打動大眾,並非只有娛樂化才能夠大眾化。
主流意識形態要求和多元文學觀念、方式可以兼容,社會效益與商業效益也不矛盾。不必質疑主旋律或商業化寫作本身,應該強調提升主旋律及商業化寫作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表現方式。
作者簡介
胡海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出版過《王弼玄學的人文智慧》、《夜半的太陽——普魯斯特和(追憶逝水年華)》、《顯微鏡中看人生一自然主義文學》、《他山之石——西方文化的批判與吸收》等專著,完成或正在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教育部、河北省社科聯、教育廳等各級科研課題共八項。
圖書目錄
導論:區分價值分歧與學理之爭
一、《講話》與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
二、胡風與講話派文藝思想的根本分歧
三、學理之爭與價值之爭混同的學術思路
四、本書的主要議題
第一章 人性與階級性
第一節 “問題與主義”之爭
一、論爭概況
二、胡適的學理方法對毛澤東的積極影響
三、毛澤東與胡適的根本分歧
第二節 魯迅與梁實秋的論爭
一、論爭背景
二、《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要點解讀
三、階級工具與宣傳方式
四、大眾文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第三節 胡風的批評立場
一、對林語堂之“個性”或“性靈”的批評
二、《張天翼》論的人民性立場
三、錢穀融的“人學”呼應
第四節 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
一、周揚的理論歷程
二、從批判個性主義到回歸“人”的中心
三、階級觀念的終結與人學的興起
第二章 典型問題論爭
第一節 胡風與周揚典型觀的同中之異
一、論爭過程與雙方主要觀點
二、雙方觀點的異同與分歧實質
三、典型範疇的歷史內涵
四、文藝理論家與政治倫理家的分流
第二節 典型範疇的現代轉換
一、典型與類型關係的再審視
二、再現與表現的動態關係
第三章 兩個口號之爭
第一節 焦點文獻分析
一、論爭的前因和背景
二、《人民大眾向文學要求什麼?》
第二節 政治策略與啟蒙立人思想的衝突
一、魯迅的人學思想
二、胡風將啟蒙和救亡統一起來
三、魯迅闡釋的歷史矛盾
第三節 歷史主義原則與人學批評尺度
一、立足人生和文藝的批評
二、胡風的批評理論與講話派文論比較
三、歷史觀點與人學觀點
第四節 文化人學視野的多元價值與主導價值
一、文化人學的價值思考
二、文化研究兼容多種價值立場
三、啟蒙思想是文化研究的先導
第四章 民族形式問題論爭
第一節 民族形式論爭的淵源與旨歸
一、胡風對大眾化運動的回顧與總結
二、瞿秋白強調民族形式的觀點
第二節 胡風反對民族形式的實質
一、新文藝傳統的定性
二、胡風的民族形式觀念
三、雅俗之爭與大眾文學問題
四、主體的價值立場與思想傾向
第五章 主觀戰鬥精神論之爭
第一節 焦點文獻分析之《論主觀》
一、“主觀”的決定性地位
二、個性、自由與“重客觀”的矛盾
……
第六章 形象思維問題論爭
第七章 文學定義與邊界之爭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