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意義
畫家苗再新以釣魚島為題材創作了一幅新山水畫《中國釣魚島》,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並為開拓新山水畫做出了貢獻。《中國釣魚島》畫作描繪的,正是史志記載中的景觀。苗再新先生在畫作里傳達的,是十三億熱愛和平、精誠團結的中國人民的心聲。
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此畫作題材為開拓新山水畫做出了貢獻。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此畫對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從史實來說,關於釣魚島這塊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土地的合法性問題,無需重複考證和反覆質疑。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劉江元先生的文章《從歷史事實看釣魚島主權歸屬》已有翔實的史料論證。
創作過程
釣魚島是中國的一座寶島,《中國釣魚島》是以它的自然景觀為表現題材的一幅畫。幾座島礁、四周廣袤的海洋和棲息的海鳥,構成了寶島的自然景觀,島上沒有瀑布、亭台和遠山等元素,要創作成一幅山水畫,具有一定的難度。但苗再新先生擅長駕馭較難題材的作品。他說:自己一直關注釣魚島的相關新聞報導,正是這種愛國情懷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讓他克服困難並全心身投入到創作中去。為此,他在創作過程中縝密構思,嚴謹布局,曾三次撕畫,最後運用平遠的構圖方法,使畫面中的釣魚島主島、北小島和南小島遙相呼應,並點綴海鷗翱翔於島嶼上空,千姿百態,以動襯靜,給畫面注入了無限生機。這幅作品新穎的題材和獨特的構思使眾多人士在畫前駐足不行,由此可以看出觀眾對祖國每寸山川的熱愛之情。
作品的創作靈感還來自於對釣魚島文化背景的考量。最近被社會廣泛關注的《海國志》中記載有“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作品中描繪的海鷗和上述描寫一致。
作者簡介
苗再新,1953年生,山東棲霞人。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創作研究員、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創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隊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相關事記
畫家苗再新力作《中國釣魚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圖中,藍色的海洋廣袤無邊,低空飛翔的海鷗,俯身親吻著幾座氣韻非凡的島礁,那正是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兒子、華夏兄弟姐妹血肉相連的同胞:釣魚島主島、北小島和南小島。
1925年3月,還是一位美國留學生的聞一多,就以一位普通知識分子的身份,一名中華兒女的擔當,寫下了一組流傳後世的愛國詩作:《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祖國母親被列強掠去的七個孩子,中華版圖被強行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詞:“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就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澳門》 。每當這首歌的鏇律響起,每一個血管里流著傳承了五千年華夏文明血液的炎黃子孫無不感到內心噴薄而出的熱流。
那是一段血淚交融的歲月,是傷痕累累的母親不願回首的無盡屈辱。
1842年8月,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香港島從此割讓給英國。
1860年,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100年。 ”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澳門從此被割讓。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寶島台灣(釣魚島附屬於台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被租讓給法國……
七子盡淚下,詩人唱悲歌。為了讓母親和孩子不再被迫分離,為了讓民族從此自立自強,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前赴後繼,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1930年,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台灣重歸中國版圖,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七子之歌》響徹寰宇,澳門回歸。 然而,當昔日詩人聞一多的悲情在盛世華章的鼓樂聲中有所告慰時,苗再新先生的畫作,又讓我們想到了被阻隔于海峽之外遲遲不能歸家的遊子——釣魚島。看到他在海風呼嘯中的堅毅,看到他在海浪拍打中的沉著,母親的手開始顫抖,兄弟姐妹的心,在劇烈的疼痛。
在釣魚島這塊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代代中華先民的足跡。這塊土地的風情,也被中華先民們傳誦著、吟唱著。清代撰寫的《海國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
畫家苗再新以釣魚島為題材創作了一幅新山水畫《中國釣魚島》,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並為開拓新山水畫做出了貢獻。《中國釣魚島》畫作描繪的,正是史志記載中的景觀。在這幅浸透了苗再新先生無數心血的畫作面前,許多國人都在駐足沉思。一位有識之士這樣說道:“位卑未曾忘憂國,畫筆激起愛國說! 十三億民共一志,國土誰敢變顏色?”誠如所言,苗再新先生在畫作里傳達的,是十三億熱愛和平、精誠團結的中國人民的心聲。
正是源於中華民族的兄弟姐妹萬眾一心,才使得我們的國家在最危險的時候能夠堅強挺立。而今天,當逐漸強大起來的祖國面對一次次激動人心、洋溢著中華民族最驕傲、最自豪情感的時刻,依然奏響著讓我們熱血沸騰的警世之音:“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這足以說明,這個國家是不可戰勝的,這個民族是不容欺凌的,十三億人民組成的中華兒女,將匯聚成愛的海洋,讓祖國母親的天空永遠蔚藍。
釣魚島,你遺傳了來自亘古的祖先最優秀的基因,你有著和其他姊妹弟兄一樣美麗無雙的容顏。你曾有那么一個幸福的童年,吮吸著母親的乳汁,在華夏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中成長。可是,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因為母親的不夠強大,你被強行從懷裡奪去。從此,天各一方中苦苦等待的,是母親一聲聲盼兒早歸的呼喚。釣魚島,你聽見了嗎?
試看今日之中國,在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之聲中,偉大復興之旅已經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釣魚島,祖國母親永遠的心頭肉,華夏兄弟姐妹永遠的手足,十三億中國人民永不逝去的愛。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你永遠都和我們在一起。